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觀生觀死觀自在」第一堂~備齊道糧 為今生畫下圓滿句點奔向美好來生

「觀生觀死觀自在」第一堂~備齊道糧 為今生畫下圓滿句點奔向美好來生


什麼才是人生的「大代誌」?涵容所有人生大事的通用法寶是什麼呢?法鼓山安和分院舉辦「觀生觀死觀自在」系列講座為菩薩們解答,6月24日講座首日雲集上千位菩薩,當天課程禮請法鼓山僧團講師常延法師透過中陰身階段的講解,為大眾闡述死生之間的關鍵修練就是「親近善知識」、「修學正知見」、「精進修止觀」,只要我們平日練習照顧好自己的身口意,就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智慧抉擇,為自己的今生畫下圓滿的句點,並將自己帶向美好的來生。


講座開始前,安和分院監院果旭法師特別為大眾祝福,說明聖嚴師父一直教導我們,在生老病死過程要活的快樂,病的健康,老的有希望,死的有尊嚴,源於此,繼迎接美好晚年講座之後,安排「觀生觀死觀自在」系列講座,希望每個人學習面對生死大事,讓自己、家人一起共學,共好。在講座中,也特別安排地區資深菩薩提供人生最後一場佛事相關諮詢。


人生大事何其多,有沒有涵容所有大事的通用法寶呢?為了解答此一問題,安和分院「觀生觀死觀自在」講座第一堂課禮請法鼓山僧團佛學講師常延法師為大眾講授「佛教的生死關懷」。法師先是引述《法華經》經文指出,「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但諸佛慈悲,故經文又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無非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這段經文闡述的就是,三世一切諸佛將其所體驗到的,面對所有人生大事的根本觀念,只有已經親自用生命體驗到那樣境界的佛才知道,正因為如此,慈悲的佛陀相約,無論誰證佛果,體悟了最核心關鍵秘密的人,就要負責將此秘密為眾生開顯出來。佛將其所了解、所體驗到核心的觀念、萬用觀念,而且可以處理、面對人生所有大事的觀念,為我們開顯出來,這就是開佛知見,也是佛來到世間,示現成佛的目的。


怎麼開顯佛之知見?法師進一步解釋,無非是藉由身教、言教...等等無量方便法門開顯秘密寶藏,將佛陀所了解體驗到的道理告訴我們,令眾生悟佛知見,希望眾生能夠在觀念及生命歷程中,體悟到佛陀所體驗的觀念與境界。亦即,透過佛陀的教導,我們體驗到跟佛一樣的境界,並且在了解之後,生起信心,能夠全心投入佛之知見,信佛、學佛,以致成佛。「學佛最大的優惠就是不打折,可以完全可以跟佛一模一樣。」常延法師勉勵大眾,並再度說明,佛陀就是為了這一件大事因緣出現世間,為我們展示他所經驗體驗的觀念與到達此一境界的修行方法,我們因佛的開示而啟發,跟著學習,這就是「大事」。

那麼,所謂的大事關懷,佛要關懷是什麼呢?常延法師藉悉達多太子「四出城門」的故事來說明,當年悉達多太子在東門看到老人、南門看到病人,西門看到死人,北門則看到修行人,這也是佛陀出家因緣的故事,此故事明確為我們宣稱一件事,就是修行者最關心的問題無非是老病死。表面上,我們好像似乎還沒經驗到老病死,但就「老」這件事來說,代表「衰退」;「病」,就是「異常」;「死」則如同「喪失」,每個人面對此類的經驗非常多,諸如體能、事業、環境....。因此,面對老病死,或是人生必然要經驗的衰退、異常、喪失,我們都有過不少體驗,那麼,其中關鍵修練是什麼?那就是培養關鍵時刻正確的抉擇能力。


「藉由悉達多太子四出城門的故事啟發,通過鍛鍊、通過關鍵修練,可以讓我們有能力在關鍵時刻做出智慧抉擇,在老病死所代表的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抉擇。」常延法師慈悲說明之後,隨即直指大眾最關心的問題,死生之間的關鍵時刻到底是什麼?法師解釋,佛教相信輪迴,簡單講,就是造善因得善果,造苦因得苦果,當我們受報時,不能了解果報是因為我們種下的因而來,因此,經常順著習慣回應。其實,起心動念的當下就是種因,種了因,自然得受果報,這就是輪迴。


「輪迴」,其實每分每秒都在發生,死生之間的關鍵時刻也是不斷地一直發生,為此,法師就中陰身階段來說明,希望透過此階段的了解,讓我們可以更加確定自己必須準備哪些資糧,才能在「關鍵時刻」提起正念,平靜以對。「所謂中陰身階段,就是這期生命到下期生命再生之間的生命存在狀態。值此死生之間的關鍵時刻,若能掌握這個關鍵時刻的修練,會為我們自己的今生畫下圓滿句點,並將自己帶向美好的來生。」常延法師慈悲勉勵大眾。

以漢譯經論研究,中陰身階段的關鍵歷程約可歸納為三個階段,從臨終、中陰前相到化生中陰身,依據漢譯經論通常描述直接化生中陰身,但是,這期生命未結束,中陰身要化生的中間還有中陰前相,亦即,化生是一個果,結果之前會先開花,如同果報之前先有華報,假設,要墮畜生道,畜生道的中陰身要現前,但這期生命未結束,故不可能同時是人,又是狗之類...,所以,實際上,中陰前相現前,這一期的生命並未結束。


至於藏傳佛教則將中陰身更為細分,有活著的三種中陰,臨終又分括臨終中陰、法性中陰、受生中陰等三種中陰,總共有六種中陰,目的是為了教導我們怎麼在活著時練習關鍵的修練,到了關鍵時刻才能做出最好的反應。其中,活著時候的中陰包括禪定中陰、睡眠中陰...,若以睡眠過程來說明,臨終中陰就像從清醒狀態到入睡的階段;受生中陰類比熟睡到夢境出現;法性中陰更細微,可視為熟睡到夢境出現的那一剎那,這樣的時段怎麼覺察?其實,當臨終時,在中陰前相現前時,多數人很難用上力量。


為了讓大眾了解三種中陰階段所經歷的情境與時間,常延法師解釋,臨終中陰的階段有「外分解」,指的是感官失靈,地水火風依序溶解,歷時則是器官衰敗至外呼吸停止;「內分解」階段是粗細意識逐漸分解,三毒相應的意識也會短暫停止活動,此時,若能「剛剛好」用上禪修安住,就能掌握到中陰由此證悟法性,與離貪嗔癡法性相應,此階段的歷時為外呼吸停止後,其時間短到一霎那,有禪觀經驗者,也可能維持到三天半。


在「臨終中陰」階段得度因緣是三種狀況的人,第一種是修習止觀熟練者,在四大消融過程中,早就通過無常觀,親證法性光明;第二種是修習止觀未熟練者,此時需要善知識引導,故臨終關懷很重要;第三種是未修習止觀者,掌握原則就是幫助對方憶念好事,給臨終者最好的幫助,即便今生有再多過不去的事,無論如何都要講出對方幾件好事,當作最後的供養。「我們自己也要累積憶念善法的資糧,這很重要。」法師慈悲提點,期許大家平日就要學習照顧好自己的心。

有關「法性中陰」所經歷的情境及時間,在「粗想現行」階段,隨善惡業力而生善惡心念,見聞覺知感受各種苦樂情境。也就是說,此階段因業力產生的心念,化現出不同情境,但是有修止觀者,在此激烈變化中,可透視一切都是幻化,並於認知到幻化斷然熄滅的當下,回到法性。在「細想現行」階段,捨離明快的善惡心念,住於無記心,是一種昏昧的狀態,接著是「受生中陰」現行,也就是這期生命結束。「法性中陰」的時間經歷十四禪定天,指的是安住心念的長度,禪定力深厚者,十四天可以很長。


為了解釋此一階段得度的因緣,常延法師特別以經典所記載的故事來說明中陰前相現前的例子,依經典所述,有位出家人努力修行,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定境,卻因未得善知識引導聽經聞法,得初禪以為證初果,二禪以為證二果,三禪以為證三果,四禪以為證四果,而證四果就是阿羅漢果,不受後有,不會再落入輪迴。結果,這位比丘生命結束,走完臨終中陰階段,進入法性中陰,中陰前相現前,也就是禪定中陰現前,他竟看到中陰前相是禪定生命現前,由此生起大煩惱,認為佛陀騙人,根本沒有解脫這回事。


這位比丘心生「證四果不受後有,但是我怎麼還有禪定中陰現前」的疑惑,這一念的煩惱心,將其所有惡業種子牽引出來,以至原本禪定天的中陰前相消失,取而代之是地獄中陰現前,這全是自己造成的,只因沒有聽經聞法,以致誤會一輩子。簡單講,要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是因為要將欲界的煩惱依序伏住,解脫的聖者則是斷煩惱,兩者有微細的差異,不能掉以輕心。

由此,「法性中陰」的粗想階段的得度因緣是純由自力或外緣協助而憶念三寶,細想階段則因陷入昏昧狀態,完全無記心,無法用方法,無得度因緣。至於「受生中陰」則是最後階段,求生慾望強烈,因為這期生命結束,來世中陰身現前,此階段的中陰身要去執取下一期生命,故世間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他投生的行動,有的一霎那就投生,有的長達四十九天。此一階段得度因緣是「正念得度」與「佛力加持」等兩個方法,前者仰賴自己有無辦法一念頓息捨離貪念,安住正念,如果平常我們對無常有深刻體會以及布施的修行很熟悉,此階段就是這一生修大布施的最好機會;後者的「佛力加持」則是透過聞法修行,往生善道,超出輪迴。


總括來說,中陰得度的關鍵因素有三,一是,熟悉止觀修練,二是,不熟悉止觀修習,但得善知識引導;三是,雖未修習止觀,但能憶念善法。因此,關鍵的修練就是親近善知識、修學正知見、精進修止觀。對此,常延法師解釋,止觀是修定慧,定慧怎修才能成就?當建立在持戒基礎上,時時刻刻、分分秒秒照顧身口意,照顧行為、語言、心念,讓自己保持安定,有此訓練基礎,修定很容易得定,有了定就能夠如實觀察,然後通過親近善知識,聽聞善法,如理思維,依教奉行。


課程尾聲,常延法師殷殷提點,我們經常用自己的想法聽聞評斷世間的現象,臨終所看到、聽到的,也是隨著善惡心念而來,這些善惡心念都是自己平常不斷累積的,這就是業力。要怎麼超越呢?那就是真正明瞭佛陀為我們開示的知見以及希望我們悟入的知見,為了達到此一境界,需要練習、再練習,調整、再調整,就可幫助在關鍵階段做出最好的抉擇,故平日照顧好自己的身口意,齊備道糧,即可隨時上路,自在無礙!


文.陳麗珠/攝影:王傳宏.陳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