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場,活力啟動

人生七十才開始,來到法鼓山的樂齡長者,有了不一樣的生命光亮!
透過課程,長者們學習新事物,展現樂活成果;
在奉獻中,關懷他人;在相聚一刻,彼此關懷祝福。
本期分享各地長者們樂活、奉獻、溫故、知新的美好人生。

樂活─展現絢爛人生

◎謝宛真

「十八的姑娘一朵花啊,一朵花……」伴隨著輕快歌聲,一群銀髮長者穿著明亮衣服,像一團團跳動的小火光,讓台下觀眾個個面帶笑容,歡喜同樂。這個是十月二十一日上午,法鼓山社會大學於臺大醫院金山分院舉辦的「銀齡樂活.共學安老」啟展茶會上,「懷舊歌曲活力唱跳班」充滿活力的演出畫面。

法鼓山社大秉持寓教育於關懷的方針,二○一九年起與金山慈護宮關懷據點合作,開辦一系列銀髮樂齡課程,包括畫畫班、手搖飲班、泡茶班、方塊踏步班、唱跳班、石頭彩繪班等,鼓勵長者吸收新知、開闊視野及社交圈,長者們呼朋喚友參加,班班額滿。

從十月起展出至十二月底的「作夥畫圖寫字真趣味班」繪畫成果展,每幅畫作的色彩豐富溫暖,鮮豔明快又和諧,展現飽滿的創作力。法鼓山社大校長曾濟群表示,參與成果展的學員都已七、八十歲,更有九十二歲的,每位都像年輕人般腦筋清楚。曾校長鼓勵長者繼續學習,自我成長、自我激發,讓社區動起來。


▲法鼓山社會大學舉辦「銀齡樂活.共學安老」成果展,長者們展現樂活人生。 (法鼓山社大 提供)


奉獻─長者關懷長者

◎羅瑞珠

國內疫情趨緩,護法總會潮州分會二十位義工組成「千歲團」,十月十九日前往田園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關懷長者。這群義工都有六、七十歲,其中頭髮斑白的周李枝花,更已高齡九十歲。四肢靈活、站姿直挺的她完全「逆齡」,在念佛共修時知道這個活動,立刻說:「很有意義,我也要報名!」奉獻愛心不落人後,成為「千歲團」的典範。

義工們抵達田園機構後,將坐輪椅的長者推到戶外廣場,以活潑的〈說哈囉〉、〈海草舞〉帶動唱來暖場,鼓舞長者跟著哼唱,還與長者分組,手腦並用玩猜拳遊戲,贏的人拿紙棒敲打輸的一方,輸的可用臉盆遮住頭部,長者們玩開了,呼喊聲此起彼落,非常有活力。

活動之外,義工們也與長者話家常,鼓勵常用結緣佛珠念佛,「聲聲阿彌陀佛,可以帶來身心安定。」義工們表示,能幫助長者們舒展筋骨,身心安住度過歡喜的下午,看見他們臉上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回饋。


▲潮州分會「千歲團」義工到長照中心關懷長者,一起玩猜拳遊戲,呼喊聲此起彼落。 (方淑滿 攝)


溫故─重返長青笑顏

◎陳宛芬


▲法鼓長青班臺東班老同學們相聚聯誼,手作紙粘土重溫一同學習的歡笑。 (信行寺 提供)

「今天是長青班的返校(笑)日!」持續關懷在地長者,臺東信行寺於十月十八日上午舉辦「法鼓長青班」聯誼,九十多位臺東班歷屆學員踴躍回家,聽到監院常覺法師一句幽默開場,讓一整年無法到寺院上課的長者,人人會心一笑。

除了「百年樹人獎助學金」獲獎學生帶來精彩演出,現場七十五歲的「老同學」們同樣是表演好手,張治平以口琴吹奏〈桃花鄉〉、日本歌謠〈火車〉、〈西北雨〉組曲,帶領同學們一起哼唱、陶醉在青春回憶中。陳蓮子則偕同五位笑容可掬的「阿嬤級」同學,登台演出原住民舞蹈,還帶著花環邀請大家上場舞動,讓現場再度掀起一波熱情的笑聲與掌聲。

融合禪修、動靜皆宜的聯誼活動,還包括法鼓八式動禪、手作紙粘土飾品。長青班班長黃美香並帶領同學,專注唱誦「觀世音菩薩」聖號三分鐘,希望大家記得常用念佛這個「安心法門」,讓心隨時保持平靜,也作為對彼此的祝福。


知新─活到老學到老

◎編輯室

學習新事物,是樂齡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十月二十二日在臺北中山精舍,一群阿公阿嬤低頭滑手機,原來是在上有趣又實用的「智慧手機輕鬆滑」課程。長者們學習手機的好用功能,例如:搭捷運指示電梯位置、等公車可知幾分鐘後到站……還有線上持咒、誦佛號、法會直播連線,以及搜尋《大法鼓》,聆聽聖嚴師父開示。聽老師講解後,長者們動手操作手機,充滿成就感,還有人說:「我要回家教小孫子,才不會被他們說:阿嬤你好遜喔!」

十月二十日,高雄紫雲寺義工們行駛一個半小時的蜿蜒山路,前往六龜與莫拉克風災後持續關懷的寶來社區長者們,展開每月一次的歡喜相聚。「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寶來社區活動中心裡,二十位阿公阿嬤們跟著義工引導,專注學習坐姿動禪,並笑著說:「身體變輕鬆,心嘛卡安定!」義工還分享科技新知,各國長者的「新朋友」科技寵物狗,看到國外長者有科技寵物狗陪伴,重拾歡樂,直呼開了眼界。


▲中山精舍開辦「智慧手機輕鬆滑」課程,長者們學習手機的好用功能,充滿成就感。(中山精舍 提供)

時代 雲端共學去

隔開距離 心更緊密

◎羅麗麗(溫哥華)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擴大後,道場暫停開放,一切共修活動停止。所幸溫哥華道場將聖嚴書院、共修等課程和活動,轉至視訊平台ZOOM和臉書進行,讓我們學佛完全不中斷。

在聖嚴書院課程中,有法鼓山網路電視台「心安平安」系列影片,聆聽方丈和尚果暉法師關懷法語,以及「共同發願,轉危為安」、保護身心平安的叮嚀,每部影片都讓人法喜充滿、歡喜信受。

上課前,我都會在家中小佛堂打坐三十分鐘,收攝身心;上課時有問題,揮揮電腦螢幕上的小手便可發問,或留言給法師。線上學習的特色是,自制力要強,需練習做自己的監香。由於在家學習,家人也會受到潛移默化,一起學習佛法。

沒有課程的時段,就上「法鼓講堂」、「聖嚴法師經典講座」、「法鼓山經典講座」、「大法鼓」,每天看一部。「法鼓講堂」中,常寬法師分享「安心方程式」,談到「聖嚴師父與病毒的距離」,提及有一年師父長帶狀皰疹,深深體會眾生所造業力的可怕,對師父而言,那場病是收穫不是損失。病毒不是敵人,它讓我們反省內在身心,讓我們懂得去愛環境、愛眾生,更加珍惜每個當下。

每天打坐時,我都用法鼓山禪修計時APP,設定時間和儲存紀錄,定課都用小本子做記錄,一天閱讀一篇師父著作,也會記錄。記得果慨法師曾勉勵我們:「將自己的生命好好發揮,讓周遭的人都因為自己而更好,這才是對佛菩薩最上的供養,也是報父母恩最好的方法。」

網路共學是二十一世紀新學習模式,感恩法師們用心、義工們無私奉獻,我的回報方式就是好好學習佛法,努力利人利己。疫情隔開我們的距離,卻讓我們的心更緊密,透過網路一樣能感受彼此護念。謝謝您們,有您們真好。


焦點背景法 保持正念

◎劉演伃(舊金山)

最近北加州山火,造成嚴重空氣污染,如果說居家避疫讓我們出不了門,空氣污染則讓我們開不了窗。為了排解煩悶滑手機,看來看去又去開電腦,坐久了起身做家事,待會又去開冰箱,心始終跑來跑去,靜不下來。幸好每週固定參加「法鼓山網路禪修」,聽到常襄法師開示「如何保持正念」,找到問題的癥結了!

法師分享正念的定義,就是設定一個目標,或一個著力點,也可稱為所緣境。打坐時的數息、隨息、念佛、話頭等方法都是目標,選定目標後,讓我們的心保持在這個目標上,這樣就是在正念上。

打坐時,心是否保持正念較容易覺察。一炷香的時間裡,心貼在設定的方法上,例如選擇數息方法,數到一半佛號跑出來,此時數息是正念,佛號是妄念,放掉佛號重新數息,就是保持正念。

挑戰比較大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就是不打坐時如何保持正念?例如生活中,有時需要一邊做事、一邊與人講話。法師教導我們「焦點背景法」,把七、八成「焦點」注意力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剩下二、三成「背景」注意力放在體驗身體的放鬆上。如此不論打坐或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保持正念。

打坐時,我習慣用數息法;生活中運動時,我調整為一邊運動(焦點)、一邊調整呼吸放鬆(背景),注意身心狀態,漸漸覺得運動沒那麼辛苦,不自覺用上了「焦點背景法」。今天從起床、盥洗、下樓、泡咖啡、開冰箱、滑手機、運動……一切時中,念念練習正念。邀請您也來試試「焦點背景法」,清楚當下正在做的事,放鬆全身。

「樂齡關懷工作坊」心得

不只學習關懷長者

◎謝演宣

在青年院所有活動和課程裡,樂齡關懷是我最後接觸的領域。雖然一年多前法青朋友推薦,也加入樂齡線上群組,但內心一直覺得自己連為人兒孫的本分都沒做好,實在沒有信心去關懷其他長者。直到參加了「樂齡關懷工作坊」,大大改變我的想法,內心感觸很深。授課的張寶方老師說,我們不只學習關懷長者,也可思考自己年老、生病時,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和被照護的方式?

第一堂自我介紹時,發現不少同學本身都有社福、長照的經驗,也有同學曾經長期照顧家中長輩,讓零經驗值的自己心生讚歎。第二堂課時,老師請一位學姊分享心得,她說以前上課時不以為意,後來祖父突然過世,從自己的反應才發現,原來上課內容已在心裡播下種子,才能平靜面對家人的老、病、死。

為了讓大家體驗與長者互動,老師安排分組活動,起先不用言語和動作,只用眼神傳達愛和關懷。要直視別人眼睛很久,其實很不習慣,但在老師步步引導下,漸漸卸下心防,透過眼神表達心念,也接受對方的善意,進一步用肢體動作傳達安慰和關心,用心感受人與人之間溫暖的交流,平常的人際冷漠,在這時刻也被融化了。


為年老做前行功課

◎王思雯

在法青同學相邀下,報名青年院舉辦的「樂齡關懷工作坊」,一方面是希望課後能實際參與關懷活動,一方面也是在為與父母年邁之後的相處做前行功課。

寶方老師的上課風格非常開放自由,再深入體會,還可從老師身上感覺到對生命的熱愛,以及傳達給他人的溫暖。我學習到,關懷長者甚至是病中長者,最重要的是讓對方真心感受到,自己的關懷是真誠的。

要真正打從心底去關懷他人,要先能放掉自我。第二堂課的練習中,老師把教室的燈全關閉,讓大家在黑暗中對著窗外或牆壁,將心底的聲音大力宣洩出來。長久壓抑在心底的情緒,很難一時半刻全掏出來倒掉,老師只是鼓勵我們不斷練習放掉它們。

老師還請同學兩人一組,運用情境故事,練習只用眼神及輕微的肢體動作去關懷對方。這樣的練習對我來說很特別,因以前對人的關懷,總習慣伴隨著言語,或是好聲安慰、或是同仇敵愾,這次練習只用眼神與輕微動作,代表著「我能體會你」,感覺更能讓對方感受到發自內心的關懷。


▲在「樂齡關懷工作坊」中,青年學員練習只用眼神與輕微動作,讓對方感受發自內心的關懷。 (李佳純 攝)

人生下半場,活力啟動
樂活─展現絢爛人生

奉獻─長者關懷長者

溫故─重返長青笑顏

知新─活到老學到老

網弘時代 雲端共學去
隔開距離 心更緊密

焦點背景法 保持正念

「樂齡關懷工作坊」心得
不只學習關懷長者

為年老做前行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