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和尚同學會

同窗共學 入慈悲門

方丈和尚會見相隔四十年不見的大學同學,老同學相見,分外親切。
這場在農禪寺水月境教中的同學會,帶來什麼樣的啟發?

◎果暉法師

元月三日,透過一位洪同學的熱心聯繫,我和十幾位大學同學在農禪寺水月道場有一場聚會。自從臺大農藝系畢業,我們就沒有再見過面,算起來有四十年了。有好幾位已經從公私機構退休,大家都超過六十歲了,很多同學已經當了爺爺奶奶。

帶領大家參觀開山農舍、金剛經牆、心經牆、水月池,以及池旁的連廊,大家都感到非常歡喜。其中一、兩位同學曾和家人一起來過農禪寺,有幾位同學參加過我的剃度典禮,也在當時的農禪寺見過聖嚴師父,有位同學回憶道,師父的身教言教在威嚴之中也有如沐春風之感。

老同學聚會,有句話讓人聽了特別歡喜,那就是「你都沒有變」。十年、二十年都沒有變,看起來是同一個人,但照片看起來就是不一樣。我們每天起床,洗臉、刷牙、照鏡子,把身體當成自我,每次照鏡子,對自己的認識記憶,就像電腦檔案馬上更新。每天看不覺得有差別,好像自己沒什麼變化,但是幾十年不見,照片一比對,差別就很大。

我們不管對自己或對別人的認識,會有一個連續性的印象,認為那就是我、是別人,這是一種視覺暫留的作用,就像看電影,因為視覺暫留的功能,所以看成連續的影片。從佛法來看,剎那都在生滅變化,沒有不變的事物。若能體悟這個道理,就會知道「無所住」,沒有什麼可執著的。無所住之中又能發揮利他的功能,便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同學會當天,我向幾位已退休的社會菁英表達感恩,感謝他們為國家社會的奉獻;還繼續為社會服務的同學,則向他們介紹聖嚴師父所教的「四它」智慧,來解決各種人生困境,同時也可達到安頓身心的功效。席間,我也與大家共同勉勵,繼續保持身心健康,終身學習自利利人。已經當祖父母的同學,要照顧孫子,生活比較輕鬆,但時間也很緊湊,有人對佛法、禪修有興趣,想學打坐,我鼓勵他們參加「自我超越禪修營」,持續往後修學佛法的因緣。


▲方丈和尚為大學同學導覽農禪寺。(釋常鐸 攝)

學菩薩行願

隨喜讚歎生歡喜

◎Anita Peng

剛親近道場當義工時,聽到師姊對我說:「隨喜讚歎您來護持道場。」初學佛法的我,對於「感謝」或「感恩」能聽懂,但為何要說是「隨喜」呢?

有幸加入洛杉磯道場的心靈讀書會共學,讀到了聖嚴師父的著作《菩薩行願》,當中的篇章〈普賢菩薩行願讚講記.「隨喜功德」讚〉提到:「『隨喜』是他人有福有德,不論是誰,不論多少,雖不是我自己的功德,我也一律感同身受,心生歡喜。」又說:「我們應該學習普賢菩薩,對每個眾生所做的好事,都予以肯定,無論他是為了自己或他人,都要讚美他們的善行,並且生起歡喜心。」

讀完這篇的第二天,如往常在社區散步,遠遠望見一位沒戴口罩的白人男性推著購物車(shopping cart)迎面走來。心中第一念頭隨起:怎麼社區又出現一位流浪漢?當愈靠近,才發現他是在撿拾人行道路邊的垃圾,維護社區環境。我竟然自以為是,只因看到沒戴口罩又推著購物車,便以先入為主的分別心認為他是流浪漢。當下慚愧之心油然而起,錯身而過後,趕緊回頭,望向他默默說出:「雖不認識您,但我隨喜讚歎您的行為,愛護我們身處的環境。」

還好學佛後,學會覺察自己不好的念頭,轉而隨喜讚歎那位男士,心想:是否他是菩薩示現,來給我上一課呢?當下發願要學習他的行為,為社區的環境盡一分心力。

隔天出門散步,身上帶著垃圾袋和手套,不在乎別人異樣的眼光,只要看到垃圾就彎腰拾起。邊走邊撿垃圾,快樂心竟油然而生,原來彎腰撿拾的動作,讓我更了解「謙卑心」,對所有眾生應不分種族、階級。拾起來的垃圾,有如撿拾起自己的分別心、傲慢心,以及一切不好的習性。那些路邊的垃圾,不就像我們的習性,無處不在嗎?

撿拾完,之後路邊還是會有垃圾,那就繼續撿,垃圾終會變少。不好的習性可能會再現,即知即覺就懺悔修正,相信透過不斷地練習,分別心、傲慢心終將慢慢消融。學習隨喜讚歎他人行善的功德,原來收穫最大的是自己。

共學新聞寫作

筆耕福田弘佛法

◎劉演伃

「疫情期間,洛杉磯道場是不是沒活動?法鼓山全球資訊網都沒看到報導。」

「活動很多,不過沒有寫。」

「為什麼沒寫?」

「義工說不會寫新聞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因緣,洛杉磯道場監院常悅法師邀請文宣處新聞組組長張曜鐘菩薩,為大家進行新聞寫作培訓,北美地區包括溫哥華、多倫多、舊金山、西雅圖等地文宣義工也一起共學。當天是洛杉磯的晚上,七十多位義工上網連線臺灣,把握兩個小時的學習時光。

開始前,曜鐘菩薩請大家先思考:為什麼要學新聞寫作?每人的目標可能不同,不過有了方向,寫作便會快樂而長久。他分享新聞組同仁互相勉勵的目標:「自己學佛法,也讓別人學佛法。」

進入新聞寫作主題,曜鐘菩薩介紹法鼓山的新聞特性、報導通路、寫稿發稿的準備事項、實際寫作示範練習、照片挑選原則,以及筆耕報導的經驗交流。他分享廣宣的通則是「在適切的時間及地點,向適當的人,適量傳遞正確訊息」;寫作時,保持客觀態度,不彰顯個人;以平等心看待遭逢災情和困境的民眾,例如不稱「災民」而稱「受災民眾」。還有因應網路世代的閱讀習慣,行文力求清晰、簡短、白話。

舊金山義工宋以芬菩薩說,二○二○年三月以來,洛杉磯道場週日的《六祖壇經》網路共學,固定有上百人參加;每週三的網路讀書會,也是安定心靈的加油站,如果加上新聞宣導,可以接引更多人來學佛。

常悅法師分享佛教徒一生有三件重要的事:修學佛法、護持佛法、弘揚佛法,而後者不單是法師的工作,菩薩道的行者可以透過寫新聞、心得等方式,成就弘揚佛法的功德。法師進而鼓勵大家發願,在各道場成立筆耕隊,以文字弘揚佛法。

行.善.真.快.樂

施與受,都在種福田

◎蘇百薇

去年(二○二○)是我第三次參與歲末關懷活動,由於從高雄北上,前一天就在文化館掛單。一路上,回想著東初師公在這片土地上的弘化歷程:省吃儉用為道場增產、辦理冬令救濟照顧受關懷家庭……隔天一早,物資送到文化館,法青們也陸續到來。大家承擔了四項任務:引禮接待、物資搬運、手作攤位、協助機動人力。

我先參與物資搬運,分量雖重,想到受關懷家庭將它們揹上肩時,那份歡喜的表情,便愈搬愈歡喜。接著到手作攤位服務,三種活動的難度從低到高,剛好照顧到不同年齡的菩薩。「小小松鼠組裝樂」是組合卡片模型,塗上喜歡的圖案,小菩薩塗鴉時,法青們在旁分享小松鼠的故事,非常溫馨。

「曼陀羅靜心畫」是用棉花棒沾顏料,畫出自己的想像與色彩。「心心相連傳祝福」則用六張色紙串成愛心,做成吊飾,寫上聖嚴師父法語,掛起來提點自己,或寫下送人的祝福語。大家以細心和耐心協助並陪伴來到攤位上的大小菩薩。

活動後,大家先整理好場地,再與其他義工菩薩合力收拾帳篷支架,一切圓滿後進行禮祖,想起東初師公的悲願及聖嚴師父的傳承,「施與受之間,彼此都在種福田」,格外感恩今天有幸參與其中。


善行永遠不嫌晚


(陳紫瑄 攝)

◎林恬如

剛加入法青會的我,第一次參與歲末關懷活動,已深深感動,難以忘懷。一個上午的時光,感覺是「好快樂」,原來能幫助人,是這麼快樂的事!看到受關懷家庭所有大小朋友的笑容,多麼快樂;與熱情溫暖的義工共事,多麼快樂;看到人們發自內心的給予和感恩,多麼快樂!在這裡,這麼多默默付出時間和金錢的善心人,自己一人的力量雖微不足道,這麼多人的善念善行加起來,能量卻是無限大!

經過幾天的陰雨,活動當天難得看見藍天白雲,像極了義工與受邀家庭的心情,好溫暖!看著藍天、看著小朋友,感謝有機會來做這麼有意義的事。

看著小朋友開心做美勞,家長放心地將小孩交給我們。現場義工們互相幫忙,男眾義工承擔搬運重物的工作、隔壁攤位的菩薩與人分享點心……歡喜原來這麼簡單,即使一面之緣,也能如此美好。事後得知,每年歲末的這項關懷活動,持續幫助受關懷家庭已有六十多年。做好事、存善念,永遠不嫌晚,遲來的我一樣來得及。

戶外學禪去

心穩,水就平穩

◎胡婌靜

報名了寶雲寺二○二○年最後一梯戶外禪,當天早上天氣冷,風又大,體驗走路禪之前,果雲法師叮嚀我們「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一步一步慢慢走,收攝身心,不受周遭草樹吸引而散心,不因風大而起煩惱心。

步行一開始,想收攝身心真不容易,總會東張西望欣賞風景,看到眼前的草原,想著能躺上去多舒服。眼神回到隊伍上,趕緊提醒自己用方法,於是走一步念一句佛號,心慢慢地放鬆,身也放鬆,腳步也放鬆了。
接著第二階段走路禪時,一樣用方法,但前面的學員落後,離前方隊伍有一小段距離,心想:要提醒他嗎?還是不管他?正想著該如何處理,發現自己在禪修,怎麼念頭那麼多?只要沒脫離隊伍就好,於是注意力拉回身心,一下便走到休息區。

午齋時,法師分享橘子的吃法,從種子播下到長大結果,需要眾多因緣成就,才能有今日的果實,因此每一口都要細細品嘗,心懷感恩。下午托水缽時,練習專注行走,不受外在環境影響。經過高低彎曲的路,覺察到起心動念,缽中的水就像自己的心,心穩定,水就平穩;心急慌亂,水就浮動。其實安住自己的心並不容易,幸好學了方法,開始能夠安心以對。

【方丈和尚同學會】 同窗共學 入慈悲門

【學菩薩行願】
隨喜讚歎生歡喜

【共學新聞寫作】
筆耕福田弘佛法

【行.善.真.快.樂】
善行永遠不嫌晚

施與受,都在種福田

【戶外學禪去】
心穩,水就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