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布藝修行課

學習圍布除了思惟如何莊嚴殿堂,互相腦力激盪進行創作,
更重要的是實作過程中,一次次調整修改,
磨練耐心與專注,時時不忘修行。

◎文/張演纂‧ 圖/弘化院 提供

寒風凜冽的冬日,強烈冷氣團剛離開,一場美麗藝術與莊嚴修行的饗宴──圍布義工培訓,元月十日在弘化院法務室推動下登場,也開啟了我與圍布藝術的第一次相見歡。

莊嚴殿堂 呈現法鼓道風

每每踏入殿堂參與法會,經文、梵唄、儀軌,總讓身臨其境的我感動攝受。莊嚴的殿堂布置──佛前的供桌、供品和圍布,呈現了無比的恭敬和清淨,襯托出法會的精神與內涵,讓我心中常起一念:感恩萬行菩薩無我的奉獻,成就了每一場佛事,灑甘露於十方。

有幸參與培訓課程,認識了「圍布」。演柔法師分享「殿堂莊嚴──圍布緣由及功能」時,介紹圍布的歷史淵源及型態,說明圍布的功能在於莊嚴殿堂、助成修行。法師說,我們以漢傳佛教中的禪佛教為依歸,「樸實」為家風,圍布不只呈現法鼓山質樸的禪風,同時用「法」串起空間環境,壇場的布置,也是修行的功課。法師一席分享,讓我更加領略到法鼓山以淨化人心、提昇人品為方向的「教育」,壇場布置也融入了實踐菩薩道的目的。

廖美櫻、曾國山兩位老師率同圍布團隊,引領我們進入圍布藝術的領域。編布型態與摺花技巧,從繁複至簡單、從華麗至素樸,每一場佛事及活動皆應機而變──因應場地現況而隨緣變化。

老師用照片說故事,從一張張圍布的歷史影像,我們看見了弘法的「本來面目」,以及莊嚴壇場所呈現的法鼓道風。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分享曾布置一場佛化婚禮,將佛菩薩加上新娘妝扮,聖嚴師父也隨順眾生,歡喜祝福。

佛事時時做 護法信願行

一塊布能發揮什麼作用?現場實作時,我們看到團隊將粗糙的木作,轉變成殊勝莊嚴的供桌和壇位。國山老師講解算布及圍布的技巧、布料質感的辨識,以及操作過程中的「眉眉角角」,牢靠、壓條、丈量、拉布、百褶、拆收布,一幕幕全神貫注的眼神、安定的身心,加上團隊合作助成,圓滿呈現一件件作品。

幾年前因病失聰的國山老師,在無聲教學中仍全力以赴,無私奉獻所知所學,一如美櫻老師形容的「牢靠」精神,為每場佛事注入安定的力量。兩位老師的感人互動,讓我們感受同修間的默契扶持、追隨師父在法鼓山修行的福慧雙至。

「空花佛事,時時要做;水月道場,處處要建。」每件圍布作品的背後,都是幾十年經驗的累積,以及萬行菩薩護法弘法的信願行。技藝的傳承需要注入新血、新思維,學習圍布除了思惟如何莊嚴殿堂,互相腦力激盪進行創作,更重要的是實作過程中,一次次調整修改,磨練耐心與專注,時時不忘修行。

感恩圍布課程教我的修行功課,那些未曾參與的法鼓山故事,今天,我來了!

方丈和尚清涼語

融入大眾做義工

◎果暉法師

有些人習慣獨來獨往,就連做義工也希望獨力完成任務,不想在人際互動費心費時,這種情況,可能在不少團體裡面都會有。

喜歡自己一人默默地工作,像獨行俠那樣,有任務就來值勤,工作做完便瀟灑離開,過程中不大需要與人配合。這樣看來,工作單純許多,好像更有效率。如果是以這種心態做義工,當然也可以接受,但仍存有調整空間。

其實做義工的本意,除了奉獻,也是學習。尤其在道場,大家都是同行菩薩道的學侶,菩薩道就是要廣度眾生,也是在眾生當中成就自己,如果總是一個人默默工作,不與人互動,我們所能度的眾生就非常有限。

有人說,獨來獨往,實是情非得已,只因自己個性內向,寡言沉靜,不善與人交際罷了。其實所謂的個性,是成長過程累積的一種行為趨向,有的受家庭因素影響,有的因職場或環境氛圍而養成。例如有些人在職場表現非常專業,獨力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這是有可能的,但多少仍需與同事橫向聯繫。而在道場做義工,能夠獨力完成工作也很好,卻不必堅持只做一人任務,更不要認定是個性使然。

佛法講因緣法,一切現象皆可改變,個人的性情、性格當然也可以轉化。以我為例,我應該也算是內向的人,並不善與人交往,但現在擔任方丈,須與許多人互動,所以我也盡量敞開心胸,多多向他人學習。也就是說,職務上需求什麼就去學,學習之後用來奉獻;與人互動,屬菩薩道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之內容,當然一定要學習。

所謂的修行就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做義工一定要先建立這個觀念。所謂義工就是萬行菩薩,要學習的非常多。因此先從觀念調整,再透過行動,漸漸可轉變性情。即使不善言辭也沒有關係,只要抱持真誠、懇切心,便能與人良好互動,不拘是否可獨力成事,必能融入大眾做義工。

感念白銀菩薩

再來傳播 幸福安樂

◎釋果祥


(本刊資料)

白銀老師以九十高齡辭世了。她是臺灣社會家喻戶曉的廣播界長青樹,一生得獎頗多,包括:金鐘獎、終生貢獻獎、總統文告宣讀人……她也培訓過無數廣播人才,提昇了臺灣的囗語傳播,在傳播界桃李滿天下,被尊為國寶級人物。

白銀老師出生於回教家庭,但不像一般人所以為的,回教徒不容易接受其他宗教,她反而是非常景仰創辦人聖嚴師父,認同法鼓山的理念和弘法工作,她曾經協助法鼓山,將師父最重要的兩本佛教入門書《正信的佛教》和《學佛群疑》,錄成有聲書流通,也曾幫忙傳唱十首師父早期創作的佛曲,開課培訓法鼓山僧團的廣播及司儀人才。

白銀老師接觸法鼓山時,已屆退休年齡,來錄音時,整天都在錄音間內工作,雖然很辛苦,但出了錄音間,卻是非常歡喜的模樣。我仍記得,法鼓山地宮安寶典禮那天,她穿著一身喜氣的粉紅色服裝,在陽光下,她那美麗悅人的笑容,比陽光還燦爛、耀眼。這位年長的回教徒,對於法鼓山的熱愛,使我的內心充滿了讚歎、感動與感恩。

白銀老師曾經表示,希望來世再投生人間。我虔誠祈求十方三世一切聖賢,護佑她投生在尊貴的家庭,一生中得無數貴人相助,同時再為苦難的人間,傳播更多幸福安樂,受到無數人仰慕愛戴,重要的是,更加地身體力行,修學弘護正法。

持戒護心田

作開心農場主人

◎羅麗麗

去年(二○二○)十二月,第一次在北美透過網路直播,參加農禪寺舉辦的彌陀佛三暨八關戒齋。從聖嚴師父說戒的影片中,認識了八關戒齋的意義、內容和功德,讓在家居士有機會體驗出家生活,練習修離欲行,尤其著重戒除淫欲、節制飲食。若能發願盡形壽受持,將能離欲斷煩惱,出三界苦海、證菩提。

主法果仁法師開示勉勵我們:「守護心田,作開心農場主人。」說明當心田出現煩惱時,要在佛前求懺悔,而念佛就像施肥,可以增加善的種子。農禪寺監院果毅法師則分享,「戒」本身就是保護自己與他人安全,是我們現在最需要的。

一日一夜守八條戒律,對我來說最難的是「不坐臥高廣大床」,在地板上睡了一夜,隔天腰痠背痛,腰都挺不起來。想到《本來面目》紀實電影中,師父的床小小的,卻能睡得平穩踏實,隔日又能理萬機,不由得感到很慚愧。

平日參與溫哥華道場念佛共修並做定課,所以佛三進行念佛、繞佛與拜佛時,感到很熟悉。監香法師不時提醒我們,要觀佛依正莊嚴,觀自己坐在蓮花座上。師父教淨土法門也提到:一聲佛號是一朵蓮花,每一步是一朵蓮花,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應作如是觀,攝心於當下佛號中。

大迴向時,看法師跑香輕鬆自在,自己卻氣喘如牛,似乎沒調整好呼吸和放鬆身體。念頭只想跑往西方極樂世界,腳步雖跟上,方法卻用錯了,深感熟練方法的重要,一旦遇到境界才能用上,不會被外境帶著走。

感恩法師和義工菩薩護持,還有家中的菩薩們為我護法,願將持戒修行與念佛的功德迴向一切眾生、至親好友、先亡眷屬,祈願三寶護佑,平息疫情,消災降吉,亡靈得度。

迎接老年生活

準備好健康的身心

◎王琡珺

「健康快樂的老年」是這次讀書會閱讀、討論《生死皆自在》的主題。我們讀書會成員年齡很廣,要年輕同學討論「老年」,似乎離他們現在的生活太遠,但讀了聖嚴師父三篇文章後,了解到內容其實非常適合各年齡層。

師父說要準備「身」和「心」的健康,以迎接老年生活。所以從出生開始,就要照顧好身體,也要有一定的人格修養,才能養成健康的心理。身和心健康了,當我們在不同時間中,遇到任何事情,比如老年孤獨、病痛和死亡,也能很正向地面對、接受、處理,甚至放下。

因為疫情關係,舊金山道場監院常惺法師一再提醒、鼓勵我們,運用佛法或一句師父的〈一○八自在語〉,隨時檢視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和想法。

讀書會中,師姊們分享近兩個星期中發生的事。一位師姊說,住家的社區週末三天停電,沒有網路,不僅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也無法在家裡上班,還做了惡夢,夢到壞人上門,無法打電話求助。當遇上停電而擔心時,運用佛法或念佛號,讓自己先安定下來,再觀察內心,了解和面對為什麼會恐懼、做惡夢,以因緣觀接受停電的事實。

另一位師姊則是在讀書會前一天,因日夜溫差大受寒,頭痛欲裂。她運用師父的教法「痛的不是我,痛的是身體」,一邊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試著將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到佛號上,一邊入睡。師姊分享當晚用了方法後,不知不覺睡著了,雖然隔天起床後,頭還是痛,吃了止痛藥,一樣來參加讀書會。

法師提到,以欣賞的態度來面對、接受發生的事,像是停電、頭痛、疫情、選舉結果等,心就會少受一點與外境對立的痛苦及煩惱,「生命成長了,還能少受苦、少造業,智慧就在生活中成長。」希望透過讀書會的分享,讓我們學習隨時在生活中運用佛法,熟能生巧,何必擔心老病死。

一場布藝修行課

【一生‧一日】方丈和尚清涼語
融入大眾做義工

【感念白銀菩薩】
再來傳播 幸福安樂

【持戒護心田】
作開心農場主人

【迎接老年生活】
準備好健康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