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石客的幸福告別

近八年來,承受病痛的「東石客」唐瑞彬菩薩,不但勇敢活著,
且善加把握每一天,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活出充滿價值的人生,為生命留下了動人精采的篇章。

◎陳玫娟


(楊斐任 攝)

如果生命就像寫一本書,當人生步入倒數,如何為自己譜寫最後的篇章?

文創實業家「東石客」唐瑞彬菩薩,以積極學佛、踏實修行的每一天,寫就自己生命的最終章,幸福地與家人親友、法親眷屬道再見,為一生畫上圓滿句點。

演定菩薩 安定學佛修行

很多人沒見過唐瑞彬菩薩,但對於「東石客」的字一定不陌生,卡片、書籤等文創用品,處處可見他用自創字體,寫下時而輕鬆、時而發人深省的文句。專長設計的瑞彬菩薩,二十多歲即白手起家,因出身嘉義東石,於是以「東石客」為名,在文創領域拓展出一片天,三十多年來,以一手創意好字,與無數人結下善緣。

二○一三年,他正值五十多歲人生高峰,卻被確診出肺腺癌末期。在最不安的時刻,佛緣深厚的他,一心想找個依止處,經好友協助聯繫,來到寶雲寺皈依三寶,此後,一如法名「演定」,安定地展開修學佛法、行菩薩道的下半場人生。

生病後學佛,瑞彬菩薩每分每秒都不空過。他去受了菩薩戒,報名聖嚴書院佛學班、聆聽佛法講座、參加禪修、擔任義工,即使身體不適也一樣去上課。住院治療期間告假,出院後一定請教同學:「老師上了什麼?」法師們對他十分讚歎,以他「生病還來用功」的精神,鼓勵大眾學習這份精進求法的心。

瑞彬菩薩積極吸收佛法知見,同時在生活中努力實踐所學,做早課、拜佛、念佛、鈔《心經》,都是每日的定課。病中的他,時時用佛法,痛一來,心中念佛,也告訴身上的癌菩薩:「不怕,有佛光普照我們。」化療時,他將吊掛藥劑的點滴瓶,當成觀音淨瓶中的甘露水,自己是在接受身心淨化。不只自己調心轉念,他還在病房裡、候診室,與人分享「點滴瓶化甘露水」,許多病友深感受用,一張張陰鬱的臉,都開始露出了笑容。


▲唐瑞彬菩薩以自創字體書寫聖嚴師父的法語,並製成書籤與人結緣。(唐千惠 提供)

由於符合化療新藥的試驗條件,醫院問他可否擔任試藥者?由於切身感受病苦,他不僅應允,並且發願:「願代眾生承受所有苦痛。」每種新藥的副作用都不同,他從無畏懼,反而感恩地說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病人」,醫生更稱讚他是「資優病人」。事實上,從外表到內心,他完全沒有一絲重病的影子。

分享佛法 處處行菩薩道

有一年,得知寶雲寺悅眾陳炳成菩薩的父親罹患肝癌,瑞彬菩薩主動前往關懷,告訴老菩薩:「不用擔心身上的腫瘤,我的病比您更嚴重,還是可以活得好好的。」原本憂心不已的老菩薩聽了,大受鼓舞,隔天便走出家門去運動健身。

學佛後的瑞彬菩薩,體會佛法的好,積極創造分享的因緣,希望親友都能結上法緣。他帶著《正信的佛教》、《學佛群疑》等聖嚴師父著作,到朋友、學弟妹家中拜訪,也到不同地區的讀書會,講述自己的故事。陪伴他到處分享佛法的廖禎崇菩薩說:「他是菩薩示現,很感恩能跟著他去學習。」

幾度進出醫院,他總能平安出院,今年農曆年前再入院時,他知道告別的時候到了。自生病後,他便向佛菩薩祈願,希望保持頭腦清楚,臨命終時正念分明。年初二捨報前,他以手為筆,在床上寫下每位感恩對象的名字,與在場家人朋友一一擁抱,還透過視訊向遠方親友道別。「爸爸自己都準備好了,七年多來,我們珍惜每一刻相處時光,沒有什麼遺憾!」女兒唐千惠菩薩說。

追思祝福當天,同修感謝他是「最佳老公」,女兒們頒發「冠軍爸爸」給他,寶雲寺的同學菩薩們齊唱〈四眾佛子共勉語〉,期勉他早日再回人間。眾人難忘承受病痛的他,不但積極勇敢地活著,更活出充滿價值的人生,為生命留下了動人精采的篇章。


(許朝益 攝)

方丈和尚清涼語

充分溝通 和樂共事

◎果暉法師

發心到任何公益團體做義工,都是令人讚歎的事。但有時候大家來自十方,社會背景、生活歷練和專業認知各有不同,對於要共同合作完成的事,常有見仁見智的看法。擔任帶領大家的悅眾菩薩,遇到這種情況時,抱持尊重的態度,讓成員充分表達意見,達成共識,是最理想的。

佛弟子每天早晚誦念〈三皈依〉,第三條是:「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而佛陀也曾說:「佛在僧中,佛不領眾。」任何大小團體能夠運用這種「和樂同生活,尊敬相對待」精神的話,大家一定可以在愉快共事的氛圍中,共同解決問題而達成任務。

聖嚴師父也在〈行事六要領〉中提到:「堅守原則、充分授權、尊重他人、關懷對方、主動溝通、隨時檢討。」特別要注意的是,檢討是檢討自己,而不是檢討別人。擔任悅眾者,若能把握這樣的行事原則,一定能順利帶領團隊溝通協調、順暢運作。

廣納眾議可以成事,讓不同意見充分表達,不但能讓目標愈來愈清晰,透過不同想法的溝通與交流,其所凝聚的共識,由於融會了大眾的想法,大家的認同度更高,因此也會呈現共同的意願來成事。這也是俗語所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道理。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任何人做事難免都會自己看不到有盲點,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此時若有其他的人從不同角度或觀點,提出見解或修正,那對成就團隊而言,能將事情考慮得更周延、做得更好。

做決策時,我們也可加入民主的方法,採用多數決。不過,有些人的意見可能非常超前,但因現實的條件還無法做到,例如人力、條件、目標等因緣不足而無法採納,對此仍要給予肯定,供作未來的參考方案。至於提了意見而未被採行的當事人也不必氣餒,也應隨喜護持團隊所達成的共識與結論。

大家都是好心來奉獻,如果能在共事中和樂相處,開心地共同成長,那真是很幸福的事。在團隊合作中,能有清楚的目標,並且經過群策群力的溝通、協調過程建立共識,一定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完善。

法鼓傳燈日有感

認識師父 了解自己

◎宋演施

今年是聖嚴師父捨報第十二年,洛杉磯、舊金山、溫哥華三地因疫情關係,無法在道場舉辦傳燈法會,但也正因疫情,才造就三地道場一起舉辦別具意義的傳燈日規畫,藉由這三場活動,我對師父的身教行誼,又有了更多的認識。

從果賢法師、林其賢老師的對談中,看到了師父的年譜,七十到八十歲占了一半,可以想見在生命最後十年,師父為了分享佛法的好,是多麼忙碌!自從開始讀《法鼓全集》後,總會習慣性對照一下,回想自己當年在做什麼。很慚愧,大部分時間都在父母庇護下,吃喝玩樂過日子。我知道自己學佛起步晚,要更用功精進,希望早日有因緣,可以回臺灣受菩薩戒,可以帶著師父送的三個禮物:心靈環保、禪修及菩薩戒,繼續自我精進,與人為善。

果醒法師、果興法師主講的師父禪學思想,強調修行只有成佛的目標方向,但沒有一定的做法。只要目標明確,自然會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果醒法師提到貪心或瞋心,都是自己的心所選擇,我們其實可以選擇不貪心、不起瞋心。法師還分享師父的教導「意見三不」:沒有請您提意見時,不要提意見;請您提意見時,不要不提意見;提了意見,不要期待您的意見被採納。這對自己是很好的提醒。

最後一場《本來面目》紀實電影座談,楊蓓老師分享師父和她的對話,其中一段特別有感觸,師父告訴她,我們拜佛像,其實是對著自己心中的那尊佛禮拜。張釗維導演提到這部影片,想表現出師父的尊嚴及純真。也許大家看完電影後,感受不盡相同,但共同處就是感動。何其有幸,由師父來引導我們體會佛法的好。

我沒有親眼見過師父,但深深感受到師父無處不在,不論是共修、自己用功,或日常生活中,只要靜下心,都可感受到師父的慈悲與智慧。洛杉磯道場以〈您的遠行〉MV作為第一場活動結尾。看著師父的身影,一邊跟著唱,一邊在想:「師父的法鼓山建好了,我的法鼓山呢?」期許自己繼續努力,老實修行。

開心學梵唄

從擔心到燃起熱情

◎林子淇

有幸參與蘭陽分院元月中舉辦的梵唄培訓課程。上課前,一想到要練習梵唄與法器,內心就緊張不已。課程一開始,常先法師與大家分享自己學梵唄的歷程,從最初的不喜歡,硬著頭皮慢慢練習,一句一句修正。雖然指導老師曾經說他的法器有待加強,但法師不退縮,仍堅持下去,才有現今的成果。

想起自己擔任維那時,無法克服換氣問題,擔心影響整場共修的品質,於是不敢上場。透過法師的授課,終於了解:所有悅眾就是一個「team」(團隊),彼此互相協助、隨時提醒。法師同時也提到:「One Band, One Sound.」(一個樂團,一種聲音),唯有團結合作,才能達到目標。而我們學習的目標,正是透過梵唄成就法會共修,利益大眾乃至法界眾生。

印象最深刻的,是法師為我們示範執掌小魚與引磬的要訣。如何把小魚打活?如何將引磬打得又柔又響?法師點出我們「打得太客氣」,聲音因此出不來。感恩法師看出問題,給予我們明確的建議。抓到訣竅後再學地鐘,更加感到法喜充滿,原來練習法器,是這麼開心而有精神的一件事!

感謝同組師兄姊的陪伴,這是難得的共學經驗。大家都是新手,打錯了,修正就好,彼此互相鼓勵。遇到不確定的地方,趕緊向其他高手詢問,或加入其他組練習。午休時,大家仍把握時間演練;驗收成果時,果然全數通過。

聖嚴師父曾說:「擔心,是多餘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動力。」我當以此好好勉勵自己。感恩分院舉辦這次課程,更感恩常先法師的授課及經驗分享,法師不只傳授技巧,也提點學習心態,讓我們重新燃起對梵唄的熱情。

心靈明信片

手繪心祝福

法鼓山上的開山紀念館,有一個傳遞祝福的「心靈郵局」,成立於2015年,至今已為來山的訪客寄送出2萬4千多張「心靈明信片」。其中不乏童趣的手繪圖、注音文,也有即興的速寫、插圖,讓義工在整理時,總是充滿驚喜,也感受到滿滿的暖意。感恩寄件人的創意與善念,為人間交織出美好的願景。(編輯室)

東石客的幸福告別

【一生‧一日】方丈和尚清涼語
充分溝通 和樂共事

【法鼓傳燈日有感】
認識師父 了解自己

【開心學梵唄】
從擔心到燃起熱情

【心靈明信片】
手繪心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