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鬆身心 體驗生命

如果能用禪的修行方法,
生活的品質自然就會提昇,
它是一種安定的力量,是開發智慧的方法,
是超越主觀與客觀的態度。

◎聖嚴師父

唐朝的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未出家前,是一位砍柴的樵夫,進入寺院之後,則在廚房做苦力,開悟得法後,他還在獵人的隊伍中看網,從惠能大師的傳記裡,看不到他在何時打坐過,因此,中國禪宗流行著兩句話:「修行不在腿,說法不在嘴。」意思是說,修行不只是在盤腿,說法也不光是用嘴巴,而是要以行動來實踐,才能受用,才能感動人。真正的禪修,是在於使得自己的心,能夠明朗、穩定、有智慧。

享受呼吸 擁有一切可能

然而,我們也許只能在兩、三分鐘之內,做到身體在哪裡,心就在那裡,要求持久做到,其實是很困難的,特別是在利害與感情發生衝突時,要使心能夠平靜、安定,就相當不容易了。有一位臺灣的民意代表,他常常教人要以「平常心」來處事,結果沒有選上連任,心中有很大的失落感,他來見我說:「師父,我只是以平常心來競選,我不在乎這次選舉失敗,不過,我是全心全力為選民服務的,那些投票的人真是沒有眼睛、沒有良心啊!」我請他來學打坐,我想他在修行得力之後,這樣的話大概就不會說了。

最簡單的修行方法,就是體驗自己的呼吸,享受自己的呼吸,欣賞自己的呼吸,知道自己呼吸的粗與細,因為呼吸跟我們是最密切的,只要有呼吸,就等於擁有無限的希望,就等於擁有一切的可能,因此要珍惜它、體驗它、享受它、欣賞它,能夠這樣,心情自然很快地就會平靜了。

以上兩種方法,第一種是原則,身體在哪裡,心就在那裡;第二種是欣賞、體驗、享受自己的呼吸,這兩種方法在任何時間都是可以用得上的。至於打坐究竟該如何坐呢?將坐在椅子上的身體放鬆,頭腦放鬆,然後再體驗呼吸,這也算是在打坐。打坐時如果能夠盤腿當然最好,因為盤腿打坐的時間能維持較久,坐得也穩,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如果不方便盤腿打坐,就隨時將身心放鬆,體驗生命之中最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呼吸,也就是在禪修了。

禪修開發智慧 減少煩惱

能夠用禪修的觀念和方法,就能幫助我們開發智慧,減少煩惱,同時也能幫助他人,這是自利利他的兩得其益,否則,我們常常就會像撿石頭砸自己的腳,明明知道不該做的事,不該說的話,不該起的念頭,往往還是會做、會說、會起,如果能用禪的修行方法,生活的品質自然就會提昇,它是一種安定的力量,是開發智慧的方法,是超越主觀與客觀的態度。

人生是什麼?很多人都知道:從生至死,就叫作人生。人生下來之後,慢慢成長,長大了之後結婚生子,再看著兒女們結婚生子,最後自己老了,度著頤養天年的日子,等待死期的來臨,這就叫作人生。

事實上,生命是一樁事實,生命繼續地活動稱為生活,一直生活下去是為生存,我們的人生大概就是如此。但是,很多人不清楚生命、生活、生存究竟是什麼?就像一句形容詞,稱我們的人生是「醉生夢死」。其實,人生之有異於一般動物之處,是人有責任與義務,在盡責任和義務的同時,又有權利與使命。每個人都有許多身分和立場,而對每一種身分及立場,都是該擔負起責任和義務的。

(二○○二年五月四日講於美國芝加哥Regina Dominican High School,選自《禪的理論與實踐》)

農禪生活體驗

伴著春陽暖意,三月十九至二十一日,農禪寺舉辦第三屆「農禪生活體驗營」,來自各地四十六位青年學員,在水月道場的禪悅境教中,體驗三天兩夜的寺院生活,並從出坡作務裡,體會「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家風。

營隊第二天,學員從認識寺院開始,經由導覽義工的引領,入慈悲門,感受即景觀心;接著體驗「寺院的修行生活」,從練習問訊、拜佛、穿搭海青、參加早晚課到「認識梵唄」,透過實際演練木魚與引磬,感受梵唄音聲的清淨攝受。

晚間「星空夜話」,學員在法師相伴下,溫馨暢談學習的感動與成長,隨後點亮手中的心燈,在點點星光下,於戶外繞行,再至佛前供燈。一盞盞小小的燈光,凝聚成眾人的光熱,照亮心的方向。

透過營隊活動,學員除了認識佛陀與佛法,同時在禪坐、茶禪、手作體驗中,實際感受「禪在平常日用中」,並把安定、專注的方法帶回生活中。

(文/編輯室.圖/盧羽妍)

初級禪訓班心得

不把自己擺在第一位

◎黃子柔

我是一名護理師,常常為了小事就緊張、焦慮,面對每天急速變化的醫院環境,輪班作息顛倒,二十多歲的身體出現了狀況。這次報名在三義DIY心靈環保教育中心舉辦的初級禪訓班二日營,每一分鐘都帶給我滿滿的收穫,課程內容不僅有打坐,還有法鼓八式動禪、托水缽、拜佛及經行等,處處都在學習的禪修體驗。

這次課程,也讓我學到慚愧心、反省和感恩的心。齋堂打飯時,只因懶得再出來排隊,裝了滿滿一碗,沒顧慮到後面有很多人等著打菜。正值冷氣團來襲,上課時,法師關心我們:「洗澡水熱嗎?」我大聲地說:「熱~」,法師回應:「那為何有人的水是冷的?」頓時深感慚愧,我怎麼只想到自己?排在前面看菜色多就夾一堆,天氣冷就忘記珍惜水資源,讓熱水一直流……生活中的所有事,都應多替他人想一想,不是永遠把自己擺在第一位。

上課的過程,也讓我感受到法鼓山的溫暖。與帶領的學長們相處三天二夜,他們雖然不善言詞,卻十分關心我們的學習狀況,並給我們最大的協助。此外,寒冬裡送上暖暖包、煮薑茶、三餐有著熱騰騰的四菜一湯、下了課有餅乾……許許多多在背後默默付出的義工,都讓我感恩在心。雖然不認識您們,但非常感謝您們,讓我感受這世界的美好,期許自己未來也能多為社會盡一分心力。

提筆寫下這次的上課心得,已是經過好些日子了,但是上課時一些叮嚀話語,仍一直提醒著我:「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不管妄念,回到方法」、「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而今,身處在緊張的生活節奏中,不時仍會情緒失控。學習禪修,看似不好玩也無趣,但不知為何,它就是有種力量,讓我的內心感覺平靜,能夠覺察自己的情緒,當煩惱現前,能夠較為沉著冷靜。太多的感受,實在無法用文字清楚表達。聽別人說,不如您親身來體驗,相信您會和我一樣收穫良多。

念佛禪二心得

架設好自心道場

◎劉靜宜

第一次接觸「念佛禪」是在二○一七年,寶雲寺舉辦「千人念佛禪一」。那時對於「念佛」與「禪」能互相結合,充滿了好奇,參加過後,從此每年都不缺席念佛禪共修。

由於諸多大乘經論所講的淨土,必定是諸佛所居的國土。他方佛國的西方極樂世界,是以阿彌陀佛的淨土為信仰歸屬處,也因此,淨土諸家對娑婆世界,從未有人承認穢土即是淨土。這些看似不同,其實不然,在聖嚴師父的開示中,我找到了答案。

《觀無量壽經》云:「諸佛法身,入一切眾生心想,是心作佛。」藉用彌陀淨土的主要經典之說,證明淨土的諸佛不出於此心所想所念,若信此心是佛,何必向心外求佛、求淨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眾生與佛同等不二,清淨無相的心就是自心淨土。有了這樣的信心及正知見,我更加能安住於方法上用功。

此次元旦連假在寶雲寺的念佛禪二,總護常乘法師強調眼睛要睜開,對於外境,只有看到,不起分別。「阿彌陀佛」重音一定在「阿」,念佛時便可以清清楚楚,否則念到最後會變成「陀佛阿彌」。

法師發大宏願,全程高聲念佛,引導禪眾融入精進氛圍,非常安定。繞佛時,專注於佛號及步伐,有一段時間,身心煩惱好似一層一層脫落,有種輕安的感覺。雖然時間短暫,但對於腳部曾經動過手術、不能盤腿只能靜坐,因而不敢期待有所體悟的我,大大加強了對禪修的信心。

疫情嚴峻期間,法師們努力架設共修道場,讓大家持續用功,安定身心。除了感恩,更深感每個人都要架設好自心道場,淨化自己,才能幫助別人,讓正向的能量轉化世界,才能平安自在。

線上禪一心得

覺察 看見改變空間

◎Jessica Chou (舊金山)

美國疫情依然嚴峻,為了讓民眾在家能有安心的方法,舊金山道場特別舉辦線上禪一。我在幾天前就開始調整身心,儘管是在家中,也視為身處在禪堂。房門口貼著「禁語」的標示提醒家人。關手機、不看書、不與他人互動。午齋也當作是大寮準備禪食。用齋過後,簡單出坡,雖然眼見家裡很多地方須整理,也提醒自己就是只做原本安排好的項目。當天自己是禪眾,也是監香。

常聞老師的教導淺顯易懂,清楚地解說禪修的目的、心態、方法與誤區等等。他告訴我們禪修的目的,除了能讓心保持平靜外,還能幫助我們更靠近自己,了解煩惱生起的原因,才能找到離苦之道。

打坐練習時,有些看似衝突又和諧的拿捏,如不迎不拒、在放鬆中保持警覺等等,這些都是很重要的練習。如何不迎不拒?念頭來了不追著它,也不抗拒它,念頭來,知道就好,回到方法。想想在生活中,總貪求喜歡順眼的,抗拒討厭礙眼的,往往心力交瘁。這樣的練習,是讓心能敞開接納一切,接納妄念的存在,接納當下的腿痛,唯一要做的就是回到此刻用的方法。

由於禪期時不能寫筆記,一開始還會試著想強記開示重點,也覺察到當我在記重點時,已經錯過當下的開示。看到這樣愚癡的自己,不禁啞然失笑。以往察覺到習氣,總感到懊惱,自責修行不得力,禪期後回到日常,看到自己又回到慣性時,心裡浮現是老師引導的內容。他提到當我們察覺妄念來時,是「perfect」(完備)。表示在覺察的當下,我已經停止追逐妄念與隨順習氣, 也因為有覺察而帶來了改變的空間。此刻我明瞭,禪期時的確不需要做筆記,因為只要清楚地與每個當下同在,這些學習在需要的時候,自然會浮現。

法鼓山園區環保義工召募

淨山 除垢 護地球

【召募對象】 環保義工(長短期均可)
【詳情洽詢】 (02)2498-7171分機2443
【E-mail】 yqiaos@ddmf.org.tw

【平安自在4-禪的和諧生活】
放鬆身心 體驗生命

農禪生活心體驗

【初級禪訓班心得】
不把自己擺在第一位

【念佛禪二心得】
架設好自心道場

【線上禪一心得】
覺察 看見改變空間

【法鼓山園區義工召募】
淨山、除垢、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