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

過去兩年,新冠肺炎疫情使社會大眾被迫改變生活型態,
寺院道場也一度暫停活動,課程、共修全都搬上了雲端,
面對「無常」的有感逼迫,四眾弟子如何持續凝聚道心,也共修福慧?
本期擬邀請法師、悅眾分享疫情期間的心學習。

無情說法.打破心框架


▲網紋草(右)、彈簧草(左)啟發果旭法師打破內心框架。(安和分院 提供)

◎釋果旭(安和分院監院)

二○二一年五月中,寺院因疫情暫停開放,拜義工無法前來之賜,竟激發我未曾發掘的潛能。當時花藝老師每週四依然送花材來寺院,我不懂花藝,對花器也很陌生,但心想:「既然花送來了,那就試試吧!」憑著直覺搭配主花、配花與花器,為各個空間裝飾點綴,後來也學會修枝剪葉。在一枝一蔓修剪花材、插花布局及打理植栽的過程中,與花木互動對話,內心獲得一些感悟及啟迪。

某日,信眾送來一盆「彈簧草」,我仔細端詳這盆外觀低矮的小植物,葉色墨綠、葉片圓滾小巧朝外分散,看起來特別可愛,有種簡潔雅緻的韻味。後來得知彈簧草的花語為「堅毅不屈」,更讓我感動與歡喜,過去既有觀念總認為,植栽要有黃金比例才是美,這盆小植栽讓我改觀,打破原以為的「美」、「適合」框架,內心有著豁然開朗的喜悅。

後來有機會看到類似比例的「網紋草」,試著擺在大殿佛前,效果出乎意料的好,顯得格外莊嚴,前來禮佛的信眾看了也都有很好的回饋。這樣的啟悟,改變我看待事物的角度與態度,能以更包容的心去欣賞差異、尊重多元。如此超越內心的自我設限,歡喜難以言喻,更深刻體悟經典所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森羅萬象都在放光說法,只待我們認真去發掘。

之後道場微解封,要舉辦一場心靈茶會,我又學習茶道、布茶席。自古以來,禪宗與茶有很多連結,過去禪門叢林僧人打坐,會飲清茶來防止昏沉、掉舉,發展出歷久不衰的茶文化。茶席布置亦是美學的呈現,要領在於「協調」,真正的茶道是茶人安住在泡茶的動作中,靜心泡出茶的真味,讓喝茶的人品飲出茶湯的箇中滋味。從修行面來說,是藉有形的茶藝作為方便法門,在舉手投足、動靜語默中,沉靜也澄淨心靈。

無論是摸索花藝植栽或是茶道茶席,在當下專心一意地投注一件事,想著如何讓它更好,像這樣活在每個當下就是修行,也是我的「疫/藝」外收穫。


關懷創新‧防疫軟實力

◎釋常哲(護法總會關懷院監院)

與其說疫情帶給我們生命與生活的衝擊,不如說是啟發我們認識無常觀、面對無常的應變能力。生命的曙光往往在轉念與轉彎處照亮前路,只要願意嘗試與改變,永遠有路可走。當我們向內心探求時,就可從心活出隨緣自在的後疫情生活,疫情只是外在的生滅現象,內心的淡定才是真正的主人;我們不能改變事實的發生,卻可以改變對事情的看法與做法。

在關懷院,只要有心關懷他人,就會有新的創意與靈感,二年來疫情起起伏伏,全臺大事關懷不斷嘗試各種方式,不論是臨終關懷、皈依、往生助念及追思祝福,從實體轉為線上及視訊,隨時配合疫情緩和之通告臨機應變搭配實體,把被視為虛擬的視訊轉化為具有溫度的真實。以一顆助人的慈悲心,突破空間的限制,陪伴並帶領許多家屬完成莊嚴佛事,撫慰了往生者及喪親家人徬徨無助的心,也傳遞法鼓山大事關懷教育的理念與精神,實踐聖嚴師父「以安人安己,利人來利己」的不二法門。

家屬回饋的感動,對大事關懷的悅眾菩薩是最好的勉勵,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對於發大菩提心的菩薩行者,人間永遠是修福修慧的菩提道場,菩薩行者在現實人間有著誦不完的《無常經》,更提醒著我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思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慎勿放逸。」

疫情中接連不斷的天災與人禍,為人間帶來更多衝擊,生命在無常中流轉迅速,聖嚴師父說,生命這堂課是每個人都要上的,有人用自己的生命,有人從親人的身上學習,死亡是生命的必然,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對死亡的準備,而最好的準備無非是善解生命,善用生命,成長自我、積極奉獻。

值此疫風吹襲、人心不安的年代,菩薩道精神與心靈環保,永遠是最具防疫力的軟實力!


(關懷院 提供)


空中共學.悅眾同精進

◎方月嬌(樹林共修處副召委)

因疫情關係,人與人的距離愈來愈遠,法鼓山配合政府政策,開始以視訊開辦各種法會、課程、共修活動來凝聚大眾,特別感恩左右手游陳麗嬌、林淑英副召委的支持與幫忙,才能成就疫情期間的視訊「心」學習。

樹林區的視訊課程因專職孫淑華打電話來關懷與鼓勵而啟動,先從禪繞畫群組著手,剛開始大家都不會操作視訊,推動很困難,後來慢慢有進展,但還是很生疏,常在念誦《心經》儀程時,有人忘了關麥克風,傳出很多雜音,像是家裡的狗、貓叫聲,每次上課都要一再提醒、說明。

一回生,二回熟。此課程維持三個月之久,最後一天結業時,把大家這段期間的作品集合,辦了一個成果展,三個月來同學們把《心經》背得熟透了,看到大家的感恩分享,我感覺累得很歡喜。

有了前面的經驗,我請禪坐組長加入禪坐會觀摩如何操作Google Meet視訊,也開辦視訊「禪坐共修」和「念佛共修」。剛開始,因不會操作電腦,念佛共修只有十幾人,後來一個教一個,曾有三十多人共修,視訊遠無弗屆,也有南部會員加入。後來又成立視訊「《維摩詰經》經典共修」,第一階段請參加者每人朗讀一段經文,在輪流參與朗讀過程中,透過觀摩他人朗誦,更加精進自己,大家一起成長。第二階段結合聖嚴師父的《維摩經六講》,師父講解白話、易懂,大眾都可接受,也歡喜參加。

為了不讓大家悶慌了,心血來潮舉辦了「空中茶會」,大家放鬆自在聊聊疫情期間的功課、定課,悅眾就是悅眾,有人誦《地藏經》、〈普門品〉、《心經》,還有人誦《法華經》,每個人都把握機會精進,真是太感動了!

疫情雖然攪亂了我們的作息,但「無常」就在身邊,懂得珍惜、把握,每一個當下都是最精彩的。

慈基會挹注偏鄉數位學習資源

結合地方政府及社福團體,善用課後時間培養學童多元能力

【嘉義訊】在嘉義、彰化縣市政府協助下,法鼓山慈善基金會自二○二一年八月起捐贈平板與線上教育平台帳號,結合四個社福團體力量,讓偏鄉脆弱家庭學童在課後黃金時間開發無限潛力。一月八日上午,慈基會在嘉義縣棒棒鯨奇樂園舉行「弱勢兒少數位學習成果發表會」,為線上閱讀素養表現優異的學童,頒贈最佳進步與持之以恆獎。

嘉義縣長翁章梁表示,感謝法鼓山捐助縣內福池關懷協會、大埔鄉和平社區發展協會平板電腦與動畫製作課程,以及閱讀優有限公司捐贈支持「PaGamO」閱讀素養數位教材,透過系統性規畫,提供兒少課後照顧據點多元化學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閱讀素養及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慈基會會長柯瑤碧指出,因應疫情而啟動的線上與遠距學習模式,有了平板電腦重新連接學習管道,並藉活用數位科技,開創多層面的學習之路,讓小朋友更能發揮所長。

現場福池關懷協會學童們更化身助教,在「共玩創作」創辦人吳彥杰主持下,帶領貴賓、小朋友實際感受動畫體驗課程魅力。在課程成果展示中,師生拍攝定格動畫、手繪動畫,並利用趣味腳本構思,以動態連拍呈現魔術效果,令與會人員大呼有趣。

大埔鄉和平社區祕書宋汶娗以「愈玩愈有趣,愛『閱』不止息」形容許多來自脆弱家庭學童,隨著使用時間提昇,因「PaGamO」遊戲情境的設計,展現對閱讀的高度投入。福池關懷協會總幹事簡嘉良指出,使用近半年來,孩子對於各類型文本都有涉獵,閱讀不再偏食,其中,以時事議題類文本的進步幅度最大。

彰化縣湳底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劉景琨說,社頭鄉是典型農業村落,許多父母、祖父母教育程度較低,無力教養學生;社工、行政人員用數位語言與學生更能拉近距離,並隨時注意學生答題、任務完成度與協助解答。

與慈基會合作的社福團體,在新學期還將加入彰化縣田中鎮新民社區發展協會、彰化縣福興鄉西勢社區發展協會與臺南市台灣愛延續協會等,持續在地深耕,攜手守護孩子未來。


▲法鼓山捐助偏鄉學童平板電腦與動畫製作課程,提供課後照顧據點多元化學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與閱讀素養。 (慈基會 提供)

法鼓山人基會「心幸福企業體驗營」

心靈環保 為企業營造幸福

◎陳文億

由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法鼓文理學院合辦的「長春心幸福企業體驗營」,元月七至九日在文理學院展開。此為長春化工第三度至法鼓山辦理企業營,禪文化研修中心主任果鏡法師、人基會「心六倫宣講團」團長林知美到場關懷時,勉勵學員將學到的觀念與方法,化為讓生命更美好的禮物。

營隊共規畫五堂課程,由淺入深引領學員靜心、安心,進一步覺察、認識心的運作。「人在江湖,身心由己」由文理學院助理教授辜琮瑜以親切的生活經驗及活動設計,帶領學員了解心靈環保的重要性。「價值觀拍賣」由陳建郎老師以桌遊方式,引導學員認識自我,進一步了解利他更能利己。

「禪修體驗」由禪堂監院常乘法師帶領學員認識並體驗禪修。「溝通.禪」由張雅雯老師透過活動與故事,讓學員體驗心與境的無常,藉由內外溝通,學做自己身心的主人。「幸福職場有覺招」由青年院監院演柱法師介紹如何應用「三明治神咒」(四它)、「有貴人神咒」(四感),為自己與企業營造幸福。

三天兩夜的體驗學習,有學員分享最大的收穫是「學習到安心、靜心的方法,以及觀照自己、專注當下」;有的學員則了解到自己的身心不完全能由己掌控,往往會受經驗、直覺、情緒影響,「要如何找回主人的課題,是日後自我修行的重點。」更有多位學員表示,這次雖是公司指派參加,沒想到課程這麼好、這麼受用,希望下次有機會再來,也希望更多同仁來參加。


▲長春化工學員在體驗營中,透過禪坐實地感受靜心、安心。(王彥人 攝)

【這疫年‧心學習】
無情說法.打破心框架

關懷創新‧防疫軟實力

空中共學.悅眾同精進

慈基會 挹注偏鄉數位學習資源

心靈環保 為企業營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