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母相伴 法華為依

我們每天恭誦一卷,一週圓滿一部《法華經》。
母親每天都有一個多小時,完整地有兒子在旁陪伴,又可以做功德,
不僅法喜充滿,頭腦也愈發清明……

◎文/劉凱航.圖/李東陽

新冠疫情蔓延全球期間,自己突然間多了很多時間。每天勤做早課之餘,不經意間,居然把〈大悲咒〉背起來了。爾後,參加了西北溫讀書會,研讀聖嚴師父的《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一書。

讀書會的雪燕師姊、淑英師姊和緒康師兄,由此發起了「法華為依」活動,邀請大家恭誦千部《法華經》,「願以此誦經功德,迴向全球疫情受苦受難者,願人人平安,時時自在。疫情早日消除,世界平安,無災無難。」於是,所有讀書會成員法喜充滿地開始持誦《法華經》。

邀母親誦《法華經》 日日法喜

這期間,九十三歲的母親有感年事漸長,希望我能多待在她身邊。之前陪她看電視,原本還能追劇,漸漸地,不要說追劇,連前後集的劇情都不太能銜接上。試著邀母親和我一起誦《法華經》,既能相伴,又能共成佛道。我還跟母親說,誦經迴向也是在做功德,她更加欣然地接受了。當中,特別感恩聖嚴師父的《大法鼓》影音開示,得以讓母親在我無法陪伴時,自行觀看,老人家愈看愈覺得歡喜自在。

我們母子先從一次恭誦一品開始,然後兩品,逐漸增加,最後發現老人家的體力可以一次誦完一卷,中間休息一下,喝口水即可。確定誦經模式後,我們每天恭誦一卷,一週圓滿一部《法華經》。母親每天都有一個多小時,有兒子全然在旁陪伴,又可以做功德,不僅法喜充滿,頭腦也愈發清明。 

記得前年(二O二一)底,我們參加「大悲心祈福法會」網路共修,開啟了每天共誦《法華經》時光。轉眼間,大半年過去,母親從原先只跟著誦經,開始注意經文內容,像是〈信解品〉的「窮子喻」,母親特別覺得生動。於是,我們母子因法華相依,日日法喜禪悅。想來就無比感恩!

妙音觀世音 法華因緣不可思議

過去唱《三寶歌》時,不知「三界火宅」的出處,持誦《法華經》後,才發現是出自〈譬喻品〉。我們的合唱團取名「妙音」,原是想藉佛曲弘揚佛法,沒想到《法華經》裡有〈妙音菩薩品〉,真是不可思議。又第二十五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所述觀音菩薩「聞聲救苦」,我曾發生車禍,毫髮無傷、安然而退的親身經歷,更對經文所言深信不移。原來我與《法華經》早有因緣!

每次恭誦《法華經》,都會有新的收穫,內心感受震撼,恭敬讚歎不已!非常感恩能參加「法華為依」的讀經共修。

方丈和尚清涼語

具足三寶 正信學佛

◎果暉法師

相信佛、法、僧三寶,是信仰佛教最基本的條件。信仰三寶,要三項具足,缺一不可。

佛,是已經徹底覺悟,慈悲與智慧圓滿的覺者。在人間,兩千六百多年前的印度社會,曾有一位王子出家修道成佛,就是釋迦牟尼佛。信仰佛教和信其他宗教有所不同,三寶就好像三腳架,三個支撐點要具足。如果只信佛而不信法、不信僧,很容易將佛看作神,那便與民間信仰雷同,一味祈禱神祇的加持、護佑,不從事佛法的修持,無法達成真正的平安與幸福。佛教的信仰中固然也有神,祂也只是六道眾生之一,佛也不等同其他宗教所稱至高、無上、唯一的神。

佛陀成道之後,將他所體悟到的慈悲與智慧宣說出來,告訴世人究竟離苦得樂的方法,稱為法。簡而言之,法是修行的觀念與方法,四聖諦、八正道、六波羅蜜都是法。我們信法,也一樣要三寶具足。如果只信法而不信佛、不信僧,那等於做學術研究,或把它當成一門知識學問,不一定與自己的生命、信仰有關係,至多只能說食數寶,對實際日常生活的助益也不大。

僧,是指導、教導佛法修持的團體。佛世時期,釋迦牟尼佛身邊經常有兩千五百弟子隨行聽法、修行。佛世之後的歷代祖師大德,也都有他們所屬的團體,將佛法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現在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僧團,也都在傳播、弘揚佛法。雖非聖賢輩的凡夫僧,仍是住持佛法的代表,因僧團重視清淨、和合,而且是專業修行與弘化的團體,可引導、教導眾人修行佛法。

信僧,同樣要信佛、信法,如果只有信僧而不信佛、不信法,形同拜義父、義母一般,變成一種人際關係的交往,而僅依人而不依法,很容易偏離正信佛法的方向。

佛、法、僧三寶具足了,我們就可以很安全、安心地來修學正信的佛法。

禪悅的人生

生死自在菩薩行

◎陳欣佑

二O二二年十二月底,坐在安和分院十樓教室,攤開第三本筆記,準備上許仁壽老師「禪悅的人生」第三系列「生死皆自在《念佛生淨土》」最後一堂課。

「禪悅的人生」講的不只是佛法名相和道理,而是實實在在的修行方法。這兩年,許老師一直不斷地在黑板上畫圖,加深我們的記憶,並引用一行禪師一本著作當中的標題「No Death, No Fear」,還風趣地用臺語翻譯為:「不會死,毋免驚!」告訴我們法身慧命是生生世世的,勉勵我們學習「抓大放小」,抓住樹幹,其他的放掉,不懂的來生再來。

不會死、不用怕死,那業力怎麼辦?《地藏經》不是寫得很可怕?許老師引用蕅益大師所言:「釋迦佛謂定業不可救,所以寒造罪之心。地藏菩薩說〈滅定業真言〉,所以慰窮途之客。」我們可以走難行道,冒著墮三惡道的風險,一世世地在娑婆努力,尋求自心淨土;也可以橫出三界,求生西方淨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補修學分,再返入娑婆,受報、還願、度眾生。

但是,許老師也請大家思考:臨終時,阿彌陀佛遵照誓願來了,可是我們為何上不了蓮台?猶如飛機已到機場,但我們根本沒出門去搭機,因為這個「我」仍放捨不下。

許老師說,與其想著下學期是否上課,更重要的是練習「心不顛倒」,方法就是師父所教導立足五戒十善,修解脫道,行菩薩道,具足往生資糧。老師請我們將這些話背起來,因為往生可以「隨重、隨習、隨念、隨願」,所以一定要鍊心。此外,並讓我們思考師父的末後偈:「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引導我們「以終為始」,想知道怎麼死,今天就怎麼活。

許老師送我們一份珍貴的結業禮物,是他用心將《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精簡成六十八頁的簡報檔,希望沒時間看書的同學,藉此多了解師父的法。迫不及待看完老師的簡報,鉅細靡遺的分段大綱、標示出書籍的頁碼……令我深深感恩及慚愧。

看著許老師,想到師父寫過一幅字「放下萬緣時,眾生一肩挑」,終於明白了何謂「菩薩行」,也明白了法鼓山何以是「觀音道場」。

第一次誦地藏經

發現「佛教故事書」

◎郭鳳娟

第一次「認真」進道場誦讀《地藏經》,看到這部經的全名是《地藏菩薩本願經》。長期以來,誤以為是兩本不同經書,這才恍然明白是同一本。

法會前,向接待組菩薩請了《地藏經》,這是人生的初次體驗。跟隨主法法師的帶領誦讀,一開始還跟得上,十分鐘之後,一如預期地「迷路」了。跟不上節奏,完全找不到誦到哪裡?幸好在第一卷結束前,在倒數三行時跟上經文。但十五分鐘後,又再次迷路了。

這次直接翻到後面,記住最後三句,靜心等待。在不熟悉的經文裡迷路,狀況不斷出現後,決定「放棄」跟誦,開始自己讀經。

在大眾琅琅讀經聲的陪伴下自讀,慢慢發現,《地藏經》是一本「佛教故事書」,跟以往的認知不同,沒有艱深的經文,八成以上都是白話文,淺顯易懂。

《地藏經》記載著眾生「生、老、病、死」的前因後果。經中載述釋迦摩尼佛在忉利天宮為母親說法,並讚揚地藏菩薩過去生的事蹟,包括婆羅門女、光目女救度母親的故事。文中介紹了地獄的狀況,也滿足我對地獄的好奇心。

有師姊問我第一次參加地藏法會的心得,我的答案是:「給自己一段寧靜美好的假日晨光。」利用難得的假日,撥個清晨來一場淨化活動,學習修福修慧;充電後,再精神飽滿地回家,真的挺好的。

法鼓400邀您共讀分享

《法鼓》雜誌自1989年12月創刊以來,
每月都如期與讀者大眾分享聖嚴師父的智慧開示、
法鼓山於全球各地弘化的報導,以及大眾學佛護法的心得。
陪伴您我走過33個寒暑的《法鼓》,即將邁入400期,
邀請您一起來分享讀《法鼓》、與人分享《法鼓》的美好故事。

■來稿請寄:
112004臺北市北投區公館路186號5樓 《法鼓》雜誌收
■E-mail:mag@ddmf.org.tw
■請註明「法鼓雜誌400期徵文」

(文稿如經採用,請至各地分院索閱,將不另行通知)

與母相伴 法華為依

【一生‧一日】方丈和尚清涼語
具足三寶 正信學佛

【禪悅的人生】
生死自在菩薩行

【第一次誦地藏經】
發現「佛教故事書」

法鼓400邀您共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