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泰國貼近和平願心

2002年,聖嚴師父首度到訪泰國,出席「世界宗教暨精神領袖理事會」,
藉由演說及交流討論,將「心靈環保」的理念推向全世界。
往後兩次泰國行,除了參與國際會議,也繫起泰國信眾的護法因緣。
本期隨《他的身影2》再訪曼谷,貼近師父推動世界和平的願心和願力。


▲首屆世界宗教暨精神領袖理事會在曼谷召開,聖嚴師父與來自世界各宗教的領袖,齊心為世界和平奉獻智慧。(本刊資料)

2002泰國

宗教領袖的和平任務

◎聖嚴師父


▲2002年,聖嚴師父與各國宗教領袖於「世界宗教暨精神領袖理事會」開幕典禮前祈禱,體現不同宗教的差異與尊重。(本刊資料)

人類文明已進入二十一世紀,雖然由於高科技的快速發展,在資訊、交通、生活資源等各方面,都比過去更方便更富裕,但也使得各種傳統的價值觀,面臨各式各樣的挑戰。

尤其對於一般保守性的宗教信仰、種族尊嚴、社會結構、生活方式等,在機制全球化、社會多元化、思潮後現代化的局面下,無時無處,不在遭受著批判和激盪。

本次會議應該討論的重點,是宗教領袖如何協助聯合國,來化解宗教與族群的衝突?如何紓解世界的貧窮問題?如何做好全球性的環保工作?以及如何消弭暴力的戰爭與恐怖的攻擊事件?

這些項目,也正是我所屬的團體「法鼓山」,在最近十多年來努力倡導及實踐的工作。現在介紹如下,敬請指教:

求同存異 奉獻布施

一、如何化解衝突?不論是宗教、政治、文化等各種族群之間,均應有「求同存異」的共識。當在追求共同的利益和目標時,不妨允許有歧異的想法和作法,例如共同生活在一個家庭之中的成員,也允許有不同的想法和作法一樣。

其實,宗教不會有衝突,被信的神也不會有問題,唯有人類愚昧的詮釋,才會造成對立與衝突。所以我們必須呼籲:凡在聖典中見有與人類和平牴觸的文字,均應給予新的詮釋。

二、如何紓解貧窮?貧窮應該有二類,一類是物質的,另一類是心靈的。物質的貧窮,使人的生活困苦;心靈的貧窮,卻能造成毀滅性的大災難。今天在國際間人道救援的對象,除了荒旱、水澇、地震等災區,主要的還有兵亂的戰區。由於生產力的不足和遭到戰爭的破壞,所以物質貧窮;族群之間的衝突和戰爭,則是由於心靈的貧窮。

因此,我們如果希望紓解貧窮的問題,最好的辦法是由宗教領袖們來鼓勵人人發願,轉變掠取和占有的自私心,而成為慈悲心的奉獻和布施,物質富裕的族群,應當奉獻和布施;物質貧窮的族群,也該用隨喜的心做布施。若能普遍推廣這種奉獻和布施的運動,既可紓解物質的貧窮,也可解決心靈的貧窮,世界的永久和平才有希望。

心靈環保 尊重寬容

三、如何做好環保工作?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我們生存的地球環境,已在迅速惡化中,主要是出於人類的過度開發及浪費,造成自然資源及生活環境的大量損耗及破壞,故對於如何做好環保工作,已是燃眉之急。可是環保必須要從世人價值觀念的改變做起,所以我們法鼓山這個團體,正在以心靈環保為主軸,再推展出禮儀環保、生活環保、自然資源及自然生態的環保。

心靈環保是向內心省察,啟發智慧心及慈悲心,心靈富裕之後,便有充分的安定感及安全感,對內心、對外境,便不會矛盾衝突;與人相處之際,便會尊重對方,時時以禮相待;在日常生活之中,便不會因為奢求物質享受的滿足而浪費了資源、破壞了環境。因此,對於宗教領袖而言,心靈環保特別重要。

四、如何消弭暴力及恐怖事件?站在宗教領袖的立場,慈悲和博愛,乃是絕對的真理,正義及和平,不可能分離。如果為了主持正義、崇拜真理,而訴諸暴力及恐怖的行為,都是必須接受勸阻的,也是應該受到譴責的。

動用武力,也許會有暫時的震懾作用,永久和平的基礎卻必然要建築在對等的尊重及相互的寬容之上,不僅是互惠互利,甚至要做不求回饋的布施,要做無條件的奉獻。在全心的布施及全力的奉獻中,自己必然生產得最多,成長得最快,也最強大,所以也是徹底消弭暴力及恐怖事件的最好辦法。

綜合以上所說的求同存異、奉獻布施、心靈環保、尊重寬容,便能使得人類可望在本世紀中,漸漸獲得普遍的和平,這也正是我們提倡的願景:祈禱天國降臨到地球,把人間建設成為淨土。 (摘錄)

(二OO二年六月十二日講於曼谷佛統城大會堂「世界宗教暨精神領袖理事會」,講題〈世界宗教領袖在二十一世紀的任務〉)


2023泰國

聽不完的故事

◎張光斗(《他的身影2》製作人)


▲仁得長老(右三)親自關懷到訪的法鼓山僧俗弟子。右二為僧團常炬法師,左三為蘇林妙芬會長。(張光斗 提供)

二O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清晨第一班飛機七點起飛,《他的身影2》製作團隊六人摸黑起床,五點在機場集合,準備飛往泰國的首都曼谷。

我曾跟隨聖嚴師父前往泰國三次,第一次是二OO二年六月參加「世界宗教暨精神領袖理事會」的成立大會。第二次是二OO四年,師父率領六位臺灣傑出青年代表,參加「亞太地區世界青年和平高峰會」;第三次二OO五年則是受邀在朱拉隆功佛教大學的畢業典禮上演講,並接受該校頒贈榮譽博士學位。

我們這一回重返泰國曼谷,有三位師父的友人是一定要拜訪的。首先是報恩寺的仁得長老。二OO二年,師父在泰國期間,曾應仁得長老之邀,率領十五位僧俗弟子,在報恩寺共用早餐。

報恩寺是泰國「華宗」寺院,我們在出發拍攝的前兩個月,與泰國護法會的蘇林妙芬會長密切聯繫,許多第一線的聯繫工作,都仰仗蘇林會長大力承擔。

原先,我們獲得的訊息是仁得長老正在醫院療養,很可能無法訪到長老。意外的是,等到我們在預定的時間趕到報恩寺,獲知長老不但已經出院,還專程由北方的新寺院趕回曼谷,親自接待我們。當仁得長老顛巍巍地由弟子攙扶出來,踏入會客室時,我們深受感動。長老說,聖嚴師父的弟子遠從臺灣來,再怎麼說,他都應該要親自迎接才對。

另外兩位是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的前校長梵智長老,以及專司國際聯絡事務的副校長Sudhiworayan。梵智長老回憶道,當年與聖嚴師父在以色列一同進入巴勒斯坦境內,雖然烽火連天,但幸好臨時有佛腳可抱。

副校長也歡喜地與我們分享當年與師父相處的趣事,並說,只要有無法解決的難題,就全都交給師父,結果都能圓滿;還特別強調,一回與師父到訪約旦,隔天離開後,前日居住的飯店竟受到炸彈攻擊,所有的人都嚇出一身冷汗,唯有師父一派輕鬆,好似與他無關。

重返泰國,果然有聽不完的故事,可以回想到師父所留下的身影。


泰國護法會 傳續觀音精神

2005

泰國護法會(原名泰國分會)成立於2005年3月,兩個月後,聖嚴師父前往泰國弘化,出席朱拉隆功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並為護法會主持開幕剪綵、皈依典禮,以及關懷悅眾。師父期勉泰國悅眾,護持佛法需具備三種心,也就是「信心、願心、熱心」,只要持續投入便能累積成果。


2023

十多年來,泰國護法會在蘇林妙芬會長帶領下,已成為當地弘揚漢傳佛教的重要據點,除了新春、浴佛等傳統節日舉辦法會,平日也推展多項共修活動,疫情期間,還協助提供當地防疫物資。圖為今年2月4日傳燈法會前,僧團常持法師領眾共修大悲懺法會,傳續法鼓山觀音道場精神,學習菩薩的慈悲與智慧。

溫哥華跨年禪四心得

不要抗拒 只要放鬆

◎杜其珈

第一次參加禪四,其實是猶豫的。

去年(二O二二年)九月參加了初級禪訓班,一腳踏入禪的世界。於我,禪的世界充滿了未知,吸引我去探求。「禪」字由「示」、「單」組合而成,走進禪的世界,意味著走進了自己一個人的世界。

在初級禪訓班,記住常惠法師的一句話:「此生一定要參加一次禪七。」於是向著這個目標努力。後來參加常惟法師帶領的禪一,平時有時間就參加週日禪坐共修。來到了禪四,之所以猶豫,是因為對一個初學者來說,禪一也是有點難的。雖然只有一天,已是腰痠背痛、腿抽筋了。但是最終,我還是來了。

第一天,帶領我們的常聞老師說:「不要有太多的期待,你就是來放鬆的。」儘管做好準備,沒有太多期待,依然體會到重複的腰痠腿麻,妄念此起彼伏。有痛苦,有掙扎,唯獨沒有安詳和寧靜,所幸有老師的佛法分享(Dharma Talk),真是及時雨啊!第二天晚上,老師說:「到這個時候,大家可能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疼痛,當疼痛來臨時,不要抗拒,只要放鬆,然後疼痛就會慢慢消失。」

「不要抗拒,只要放鬆。」我記住了。

接下來兩天,讓自己慢慢地靜了下來,不再焦灼,不再對自己不滿,儘可能讓自己放鬆,靜靜感受呼吸的變化,體會呼吸慢慢拉長、變慢,體會身心完全放鬆,感覺不到一絲一毫疼痛,杳杳冥冥中體驗身心的舒暢和諧。我放鬆了,開始漸入佳境。

四天的禁語,有了更多時間跟自己獨處。平時的風風火火,全變成了慢鏡頭,在行住坐臥中去體會、去感受。

最後一天早晨,拜完佛抬起頭的一剎那,彷彿看到佛像正對著我微笑。原來佛一直都在啊!不言不語,只是靜靜地看著我們,不管我們是否覺察,佛都時時守護著我們。

禪修的路上,我在走著,不急不躁,隨心而安。

線上禪一心得

老老實實觀呼吸

◎陳佳琪

甫從初級禪訓班結訓,馬上報名元月七日的線上禪一。就像幼稚園畢業的小朋友來到小學一年級,課前惴惴不安,一進課堂,卻聽演滿法師說:「希望大家抱著一顆渡假的心來上課。」是啊,禪修不就是透過法師的引導,放下身體和精神上的疲勞、煩惱,回歸身放鬆、心安定的狀態。這樣一想,更能跟隨法師引導,調身、調息、調心。

法師不時強調,身體要像棉花一樣,慢慢覺知自己的每個動作。這讓平時動作快速的我,清楚學習如何了了分明,尤其拜佛時,當第一個動作完成,看著螢幕上的法師還在五體投地、翻掌,不禁納悶自己的步驟是否正確?

停了一次,看完法師完整示範後,才覺得自己因多年舊習,養成了身心不一的慣性動作。身體在拜佛,心卻未專注當下。期許自己之後拜佛,每一拜都能深入覺察身體的感覺,觀照自己的呼吸,將妄念紛飛的心,轉為專注當下的心。

這次禪一多數時間在打坐,學到了如何面對妄想。本來在觀呼吸、數息、念佛這三種方法中變換,覺察方法用得不好,就老老實實回到觀察呼吸。一天下來,自己的思緒還是滿天飛,但就像聖嚴師父、法師所說:「沒有所謂的好與不好,就是當下的因緣。」在學佛路上,要持續不斷用方法,不管好的、不好的都接受,回到初發心最重要。

感恩師父的影片開示、法師的引導、義工菩薩的護持,以及所有參加線上共修的同學們,因為有你們,才能圓滿這次的禪一。阿彌陀佛。

【千年禪法 千里弘傳6】
再訪泰國貼近和平願心

【2002泰國】
宗教領袖的和平任務

【2023泰國】
聽不完的故事

泰國護法會 傳續觀音精神

【溫哥華跨年禪四心得】
不要抗拒 只要放鬆

【線上禪一心得】
老老實實觀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