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36期 2009.08.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特別報導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僧大畢業製作 展現創意佛力

從創意禪修活動到國際化組織策略 第五屆佛學系「畢業製作」學以致用 回饋僧團培育之恩

【釋常藻/金山報導】歷經一年的籌畫,僧伽大學第五屆佛學系應屆畢業學僧,於六月十三、十四日,於法鼓山園區教育行政大樓階梯教室舉行畢業製作發表會,各種活潑創意的形式,展現學僧們所投入的研究和製作成果。

▲在畢業製作發表會上,僧大學僧設計結合念佛與創意舞步的教案,並請法青同學現場示範。(常灃 攝)

強調學以致用的「畢業製作」,是佛學系第四學年最重要的課程之一,期許學僧在校期間,即能確立學習方向及目標,並在製作的過程中加強分析、整合、溝通等能力,同時培養出自我管理與時間管理的能力。

院長暨方丈和尚果東法師關心學僧們的製作成果,在繁忙的法務中特地撥冗出席,並表示欣見今年學僧們所選擇的主題緊扣著聖嚴師父的理念,以僧團的發展和需要為考量,著重於實際運用的面向,而非純粹的學術研究。

現場與會者除了僧大全校師生,也邀請各畢業製作的指導老師、執事法師,以及參與教案試行的法青同學共同參與。每位學僧以三十分鐘發表作品,以及二十分鐘供現場與會者發問或回饋,並請指導老師現場講評。

今年,共有九位學僧以獨立作業,或二人團隊合作方式,完成其畢業製作。其中,常林法師與常勳法師以〈遊戲三昧〉為主題,提出了一系列具創意的參學課程,例如:請參與者扮演金山原始動植物的「我是原住民」、結合念佛與創意的舞步等教案,讓來訪者在體驗禪修境教之外,增添一份具趣味的遊戲。

覺迦法師和常仁法師共同完成了富含教育意義的影片──〈觀心過堂〉,影片中,以活潑的繪圖及配音,介紹始自古代叢林生活,出家人五堂功課之一的過堂吃飯。而常庸法師所研究的〈跨國性企業組織之策略模式分析〉,提出法鼓山朝向國際化發展的可行方案評估。

以行門為研究主題的有:常庵法師的〈法鼓山淨土懺之初探〉、常福法師進行〈禪修課程資料蒐集與規畫〉。另外,常照法師則是以師父在近年所推動的「心六倫」為主題,提出〈心六倫資料庫及國小教案設計〉,期盼心六倫運動能在國小教學中推動。常?法師所探討的〈觀音信仰對於心靈環保的作用〉,則是解析觀音信仰與法鼓山的核心主軸「心靈環保」之間的關係和功用。

製作議題從信仰、弘法方式,到師父的理念,篇篇都可見到學僧們致力於將師父的理念與佛法結合的用心。全程參與的副院長果光法師,讚歎學僧們的認真與投入,他並勉勵畢業學僧,不管製作的成果好與否,最重要的是過程的用心,即便是失誤,也是一個重要的收穫,因為這過程即在自我認識,也學習到如何與他人溝通、互動、合作,每一個過程都是最好的學習。

.................................................................................................................................................................................................................

數位世代 參與公益新思惟

法鼓公益論壇邀公視製作人陳信聰 暢談「對話與數位公益」

【許翠谷/台北報導】「為什麼公共電視也開始製作政論節目?它的定位與角色為何?」七月十八日下午,法鼓大學公益學院邀請了公視政論節目「有話好說」製作人兼主持人陳信聰至德貴學苑分享,政論節目如何成為一個公民媒介平台,讓觀眾在對話、思辨和行動中,形塑公民社會的架構與文化。

陳信聰從長期的媒體觀察指出,近年來各大政論節目的議題多半狹隘且僵化,缺乏擴大公民參與的可能性。因此,公視作為一個非營利傳播媒體,不只謹守於訊息發送站的功能,而要積極創造對話的平台,讓不同族群都能有傾聽、溝通、改變的機會。而「有話好說」甚至讓民眾主動參與議題的設定,例如今年三月「綠能週」的主題節目,便由網友提出綠能知識的概念與企畫。

陳信聰也鼓勵大眾廣泛運用各種網路媒介,如噗浪(Plurk)、推特(Twitter)等平台,串連不同的社群,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並形成影響社會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本場公益論壇便是公益學院的成員,主動透過「噗浪」與陳信聰聯繫,而成就的一場演講,數位公益的運作與成效不言而喻。

法鼓公益論壇自去年(二○○八年)四月展開,透過跨領域的交流,逐步建立共識,勾勒出公益學院的定位與發展藍圖;今年度以「數位公益」為主軸,著重網路時代的公益參與、言論自由、公民社會等議題探討,希望開啟數位世代公民參與的新思惟與行動方向。

.................................................................................................................................................................................................................

法鼓大學教育願景系列(6)

現代的宗教藝術,當與社會大眾的生活相接合。創作雖屬於藝術家的專業修養,功能則在於提供全體大眾善及美的教育環境。 ──聖嚴師父

藝術學院 創新美的教育環境

◎辜琮瑜

法鼓大學的藝術學院,從事的是一種以生活設計、環境設計、社會設計的闡述與交流,進行如何改變世界的設計。在這個美好的願景下,每一位參與者都扮演著極具價值的角色。

藝術學院的研究、學習領域,以佛教藝術為根柢,透過數位藝術與藝術策畫,實踐佛教藝術化世導俗的理念。在課程規畫上,會通藝術與設計的概念,強調每一個人都具備藝術生活化的設計師本能,因為無論有意識、無意識,我們都在實踐、設計自己的生活,參與社會的設計,乃至創造、構築人間淨土。

自籌備伊始,藝術學院便進行了幾場重要活動,包括自二○○八年十一月開始的「發現印度佛教藝術講座」;二○○九年元月舉行「發現印度:佛教石窟藝術行旅」,以及二月十三日與艋舺龍山寺、覺風基金會共同主辦的「二○○九亞洲佛教藝術研習營」,此外,並與芝加哥藝術學院進行藝術與設計、環境、社會的對話、交流。

在前述基礎下,未來還將以開放而多元的設計理念,打造一個蘊涵人文與藝術的獨特空間,開展出建基於佛教藝術的現代化博物館,並嘗試以創新的理念,結合數位博物館與實體博物館的規畫,讓佛教藝術涵攝入校園、法鼓山教育園區,乃至金山地區,成為境教的一環。

誠如師父的期許:「現代人的宗教藝術,不僅當有其時代的特色,更須負起走向未來世界的使命。」佛教藝術如此,宗教藝術如此,所有的藝術創作、設計與思惟,亦將在此理念下,開展出屬於法鼓大學獨特的觀點,成就一個不一樣的藝術學院。

.................................................................................................................................................................................................................

每日5元 三年5475元

成就一所世界迫切需要的法鼓大學

許願或連署加入大願興學 智慧和慈悲小沙彌與您歡喜結緣

【大願興學服務小組】

•地址:112台北市北投區公館路186號

•電話:(02)2893-9966 轉 6312∼6314

•傳真:(02)2893-1138 

•E-mail:ddm5475@ddm.org.tw

繳款,護持5475更方便。欲索取條碼捐款單,請洽各分院辦事處,或大願興學小組。

.................................................................................................................................................................................................................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8月號──念觀音•求觀音•學觀音•做觀音

「家家彌陀,戶戶觀音。」古老的諺語,說明觀音是最為人熟悉的菩薩,也是擁有最多信眾的菩薩。聖嚴師父曾開示觀音信仰的四個層次:念觀音、求觀音、學觀音、做觀音,從希望獲得觀音護佑的自利,到行菩薩道,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觀音,才是大乘佛教觀音信仰的精神。本期專題介紹祈求觀音的感應故事,還有師父教大家修持的七個觀音法門,只要持之以恆、深心相續,終能達到覺證自我、自利利他的究竟圓滿。

被喻為中國人文學泰斗的季羨林教授,7月11日以九十八歲高齡往生。本期「焦點話題」追憶季羨林在梵文漢譯與佛典研究上的貢獻,以及1999年來台參加「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學術會議,與法鼓山的因緣故事。(每本150元,訂閱一年144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 無法之法──聖嚴法師默照禪法旨要

•作者:聖嚴師父 •譯者:單德興 •出版日期:2009年8月

《無法之法》The Method of No-Method 是聖嚴師父在西方教導默照禪修法門之作,2008年已由香巴拉出版社出版。本書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師父於1998年、1999年在紐約象岡主持兩次默照禪七的開示紀錄,第二、三部分是師父對《宏智正覺禪師廣錄》的開示。書中為修行者澄清許多觀點、方法和實證狀態,不僅包含理論闡釋,更多的是對禪修期間真實情境的回應。師父指出,一旦放下一切,不讓心住於任何東西,默照的開悟境界就會現前。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www.ddc.com.tw

.................................................................................................................................................................................................................

生命體驗Workshop探索人生心動力

僧團法師至溫哥華展開青年講座 學員開啟找尋生命方向的入口

▲常寬法師(左)、常惺法師(右)在溫哥華道場,分享自己生命的經驗與成長。 (溫哥華道場 提供)
▲常寬法師主講「問佛陀情為何物?」,青年學員面對這個切身相關的問題,與法師展開分享互動。 (溫哥華道場 提供)

【洪于涵/溫哥華報導】「情」到底是什麼?多變的時代、不變的選擇有哪些?隨著方丈和尚北美關懷行的腳步,僧團常寬法師、常惺法師一起來到加拿大溫哥華道場,七月五日至七日,為當地青年進行連續三晚的「生命體驗Workshop」講座,開啟探索未來人生的「心」動力。除了近二十位青年朋友參加,不少資深義工也加入體驗生命的行列。

五日的第一場講座,以「World Café」形式進行。青年學員們圍坐成三個大圓,先觀看常惺法師播放一段紀錄片「遷徙的鳥」(Winged Migration),「影片中,你覺得震驚的事是什麼?」、「鳥兒們為了完成遷徙,所需要的特質有哪些?」學員分組討論後,將想出的答案寫在海報紙上,再與其他組成員分享。順著現場的討論,法師引導學員思考關於自己「人生的方向」這個問題,並由學員依「在未來應該提起……放下……」的句型來造句,短短三十分鐘的活動,讓學員們對於未來的人生,開啟了一個探索的入口。

「問佛陀情為何物?」是第二場講座主題,由常寬法師主講。自古以來,「情」一直是人們探討的主題,但答案絕不會是教人生死相許,法師表示,以佛法的觀點來看,天下分為有情與無情眾生,情本身還分為親情、友情、愛情和道情。法師也讓學員聚在一起討論「情」到底是什麼?每個學員都從回憶中,找尋出自己最難以忘懷的一段「情」,法師並引導學員懷著感恩的心,向記憶中自己刻骨銘心的人事物禮拜。

七日的「多變的時代,不變的選擇」是最後一場講座,由常寬法師、常惺法師分享學佛出家的因緣。法師們分享自己的人生,也邀請學員繪製自己的人生曲線。學員們畫下的每一條線,都在人生座標上來來回回,交織成生活中的起起落落,以及對未來的殷殷期待。連續三晚的講座,學員們從生命的覺醒、生命的當下,到生命的超越,開啟的不僅是對未來人生的探索,更激發找尋生命方向的動力。

.................................................................................................................................................................................................................

 
僧大畢業製作 展現創意佛力

數位世代 參與公益新思惟

藝術學院 創新美的教育環境

每日5元 三年5475元

【法鼓書齋】

生命體驗Workshop探索人生心動力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