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我們擁有如何回應的選擇權

國一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讓我氣了好多年。我在一個比較小的宗教─猶太教中長大。當時的同班同學彼得說了些反猶太人的言論,害我哭著跑出教室,跑到洗手間,哭了一整天。我以為別人侮辱我時,我就應該這樣氣得哭起來,我以為有人說了不厚道的話時,那是唯一的反應方法,我浪費了一整天在學校洗手間哭泣,不過就因為彼得的反猶太言論。後來我們念同一所高中,也在同一所大學念了一段時間,但那件事之後,我再也沒有跟他說過話,我對他的心態像是一塊冷冰冰的石頭、硬梆梆的牆,因為我認為別人不尊重我時,理當如此。有好多年的時間,我的憤怒都像一把刀子插在心上。

然而,人們可以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並不代表他們正確,我不必覺得受辱,也不必以為對方不尊重我。雖然有人說了那樣的言論,我還是可以自我感覺良好,我不必對任何人證明我自己,為什麼就只因為別人說了那些話,我就要折磨自己呢?我的同學並沒有叫我生氣,是我自己對他的行為做出詮釋,然後抓著不放,我令我自己生氣。

我們對事件如何反應,是有選擇權的。我們若密切觀察,就會看到在某一時間點,你對自己的情緒多少有所選擇,許多禪修方法就是在幫助我們檢視自己的情緒和念頭,然後分辨哪些符合現實或哪些有益,然後放下,久而久之,我們就對事件培養出更符合現實、更有益的觀點。

我還能用什麼觀點來看待我的同學?即使別人故意說了殘酷而討厭的言論,我又為什麼要生氣呢?如果我注視那個人的心,他內心的感覺是什麼?說話刺耳的人心理感受是什麼呢?他快樂嗎?不會吧!

我們可知道他很痛苦?可知道他根本不快樂?先不論我們喜不喜歡他,面前就有一個不快樂的眾生。我們一定知道不快樂是怎麼回事,我們能單純地像一位眾生了解另一位眾生那樣,體會他的抑鬱不樂嗎?當然可以吧?當我們懂得自己不快樂的感覺,就能懂別人不快樂的感覺,就像我們對自己有慈悲心─想要從痛苦中解脫,我們就可以對別人有慈悲心,也希望他能從痛苦中解脫。於是我們就不會再因為他的行為而恨他,反而希望他從內心的痛苦中解放出來。我們完全可能用真正的慈悲心去看待那些傷害我們的人,而且希望他們從痛苦中解脫。

對我們不喜歡的人或敵人,以慈悲心回應比仇恨心更適合。如果我們恨某個人,我們會報復或者故意折磨他,令他痛苦,這對他有什麼影響?我們的做法傷害了他,於是他憤怒,而且產生了想再一次傷害我們的動機。結果是衝突升高,即使我們用憤怒和報復行動來掩飾,我們兩個其實都痛苦。

我們往往有一個不正確的想法,以為如果我們恨某人、跟他過不去,我們就快樂了,報復令我們更快樂嗎?不會吧!為什麼不會?因為當我們對某人懷有惡意,他會以同樣的惡意回應我們,然後我們就必須為了應付他而去做更多我們不喜歡的事情。抓住憤怒並不能令我們快樂,反而會帶來我們不想要的後果。

我們若注視我們所不喜歡的人的內心,就會發現,他是因為不快樂才做出這些行為,希望他快樂不是更合理嗎?如果他快樂,如果他有平靜的心,如果他滿足了,就不會這樣對待我們。回想一個真的傷害過我們的人,然後認識到他是因為心中困惑、痛苦,才做出這些行為。你怎麼知道呢?因為人們只有在不快樂和痛苦的時候,才會做出令人厭惡的事;別人做出令我們不悅的事,只是因為心中困惑、不快樂。人們不會在內心平靜時做出殘酷的行為,不會有人早上一醒來就想:「我今天好快樂,我想我要來傷害一個人!」人們只有在招架不住不快樂的情緒時,才會做出傷害性行為,他們誤以為做出這樣的行為會解除痛苦。

如果人人都快樂,該有多美妙!如果他們快樂,就不會做出某些行徑;他們若沒有煩擾的心,也不會因為煩擾的心而說出某些話或做某些行為了。你看,即使為了我們自己的利益,也應該希望敵人快樂。

這並不表示我們希望他們得到想要的一切,因為許多人想要的東西,其實對他們並無好處,也不表示假如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想要武器,我們就希望他擁有更多武器來傷害別人,這不是慈悲心,而是愚癡。

◎文:圖丹卻准
◎圖:法鼓山象岡道場
本文摘自 《我該怎麼辦:49則逆轉生命的智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