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為日常修行再加溫

為自己找半天或一天時間在家自修,透過種種修行方式,培養專注力、定力,並為下一次共修活動做「行前訓練」。

半天以上時間怎麼規劃?


在週休二日的休假制度帶動下,重視休閒生活逐漸蔚為風氣,當有人忙著籌畫二日旅遊,追求新興娛樂,也有人選擇參加各項心靈成長活動。對佛教徒而言,利用假日空檔參加讀書會、戶外禪、聽經、共修等活動,都是一次「心」的休閒與修行。

但是倘若遇到因時間因素無法參加共修,或是像此次無法預知的SARS疫疾,所有寺院幾乎暫停所有共修活動,這時,利用假日在家安排半天,或是一天的時間,自己一人,或與家人一起在家,暫時放下一切,或禮懺,或禪坐;或是按照寺院如禪一、佛一等活動的作息,專心一致用功於方法,不單能獲得心靈的紓解、精神的放鬆,更是獨立面對自己,檢視個人修行的機會,並為下一次共修預作準備。

—滌身淨業的功課—禮懺


雖然說修行的最初層次是禮拜、懺悔,然而,卻是最重要的法門,因為常保一顆慚愧懺悔心,煩惱比較不易染著,聖嚴法師在《法鼓晨音》一書中提到,「以拜佛來慚愧、懺悔、感恩,就是打預防針,可以讓我們的心產生免疫力,修行人就是用這種方式來化解煩惱的。」其中,尤其禮懺,更被視為一種洗滌內心污垢,讓身心清淨的最好方法,因此,在一個月之中,可以選擇一部懺法禮拜,倘若只有半天自修時間,禮拜大悲懺、藥師懺、淨土懺、地藏懺等常見的小型懺法則十分合適。

其在家禮懺的方法非常簡單,在佛堂、書房、或是闢一清淨且可以禮拜的空間,如禮的在佛前上香、供水後,備好經架展開懺本,在懺文的部分則是以長跪讀誦,遇到佛號之處,則是一佛一拜。或者無法長跪,在懺文部分亦可站著,或坐著,只要虔敬專注的禮拜,深入懺文之中,遇佛號能起來禮拜,一者是禮敬諸佛,再者,亦可調身,讓身心更舒暢。

以往每月固定到寺院參加大悲懺法會的義工鄭素卿,由於SARS疫情期間無法參加法會,但是「透過電話連絡蓮友,相約與寺院常住法師同步拜大悲懺,我相信仍然可以發揮共修的功德與功能。」借助錄音帶的唱誦,跟隨懺本儀軌行禮如儀,鄭素卿隨文觀想觀世音菩薩因悲憫眾生,不畏刀山火海的弘誓願力,猶如此刻冒著生死安危,站在第一線整治SARS病患的醫護人員,不論受苦受難、救苦救難都是菩薩的化身。念頭所致,由衷升起拔苦與樂的大悲願心,在家自修大悲懺法,同樣令她法喜充滿。

除了大悲懺法、地藏懺等小部懺法外,慈悲三昧水懺、梁皇寶懺等大部懺法,亦可以當成在家用功的自修功課。

一般而言,慈悲三昧水懺、梁皇寶懺等懺法通常都是在寺院舉辦,讓人以為經懺法會只應用於度亡法門,其實回歸祖師們制懺的原始精神,則是為了幫助修行者消除罪障、清淨身心,最後能安定身心,得以開發清淨的智慧,因此禮懺本意即是為自修所用。

但是,這些法會往往一年只舉辦一次;再者,在法會進行中,由於有一定的儀軌和時程,往往無法慢慢地體會懺文的法義,因此,可以參加法會過後,請一部懺本,在家一卷一卷的誦讀、禮拜。

如何在家禮懺呢?就以《梁皇寶懺》而言,共計十卷;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利用完整的一天時間,依照自己的速度,慢慢的誦讀;若沒有完整的一天,亦可為自己定下一天一卷的定課,那麼,十天即可完成一部梁皇寶懺。其方法亦如同前述,懺文誦讀方式,遇佛菩薩名號,則一佛一菩薩一禮拜。

—戒定慧的功課—禪修、念佛、八關齋戒


對許多佛教徒而言,總會在每個月安排一天的精進共修,或禪一、佛一,或是八關齋戒等。如果希望當日以禪坐、念佛為主要自修功課,在早晚課誦項目、時間方面,依循寺院禪修、佛七期間課誦儀軌,誦持時間較短,靈活運用時間的彈性也較大。當然其餘尚有大悲早課、楞嚴早課等課誦功課,供喜好持咒的人自由安排。

曾多次參加佛七、禪七精進共修的社工員蘇興中,前不久因為協助遊民測量體溫,疑似接觸SARS可能患者,為求安全起見,立即進行居家隔離十四天。隔離期間,一早他便先以持念<大悲咒>為早課,再進行約半小時的禪坐練習。晚上,他則偕同太太約定同一時間,各自於隔離房間、佛堂誦持<大悲咒>,並將持咒功德迴向給正受疫疾所苦的一切眾生。

選擇禪修為精進自修,最好是已經有了基礎的觀念和方法,修行才不至於產生偏差。打坐時若是感到疲倦昏沉,不妨起身禮佛,或者改換慢步或快步經行的方式繼續用功。而以念佛為精進自修規劃的人,可在坐念一段時間後,交替站念、繞佛的姿態,提振精神。總之,不管採取什麼動作練習,都要隨時提醒自己「心在動作上」,同時最好保持禁語,防止散心雜話。事前,可以商請家人為護法,協助接電話,料理家務等事宜,還可以邀請孩子們一起隨喜念佛。

除了禪修念佛的修持,在日常修行功課之外,也有人希望藉由齋戒,祈願疫災消弭。在自修同時,抱持如受八關齋戒的心情,恪守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飲酒、不妄語,也不要塗脂粉、擦香水、穿華麗衣飾、不到聲色場所觀賞伎樂歌舞,甚至不睡高大寬廣舒適的床鋪,以及過午不食。以此保持身口意業的清淨,放下感官的貪著,精進持戒,進一步體驗身心減卻外在多餘負擔後,自然昇起的清明覺受。

要在家進行半天或一天的自修,其實並不容易,因為一般人難免會懈怠或放逸,因此需要到寺院參加共修,透過共同的力量,道心彼此增上。然而,共修固然重要,能夠為自己安排較長時段的自修,也是培養專注力、定力的機會。所謂「修行要帶三分勉強」,因此,不妨為自己定下較長的用功計畫,不斷的反覆練習,除維持了時時繫念三寶的恆常精進,更可作為下一次共修活動的「行前訓練」。

◎圖:法鼓山 桃園齋明寺
◎文:廖翌汝
摘自人生雜誌261期 http://www.humanity.com.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