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音聲做佛事,反聞聞自性


編按:
以梵唄見長的廣慈法師,經常受邀為各道場指導各種法會佛事的梵唄唱誦。法師自幼學習經懺佛事,從小就擔任了無數次《梁皇寶懺》的悅眾,但懂事以後才了解,唱誦時應以「反聞自性」做為修持的方法,而且不論悅眾或齋主,唯有誠心與專注,才能發揮法會救度的作用。

我今年九十四歲,俗家在江蘇省如皋縣。從小我就很喜歡唱歌,常常自己哼哼唱唱。小時候我的師父到我家,聽到我唱歌的聲音,覺得「這個小孩怎麼唱得這麼好!」就跟我母親說,你有兩個兒子,一個送來出家,這樣「一子出家,九族生天」。又跟我說:「來當和尚享清福喔!」我聽到可以享福,就很高興地跟著走了,十二歲那年,在南京棲霞山寺出了家。

我從小就拜了很多《梁皇寶懺》,人家說「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那時候什麼也不懂,人家開了我的牌,我就得去唱,但是沒有人會特別教你唱誦或打法器,就是自己看、自己聽,人家唱什麼我就跟著唱。我天生音感好,拜佛的調子重複出現,一次就唱十幾、二十遍,聽著聽著自然就記起來了。至於打法器,我本來是左撇子,在母親的要求下改用右手,所以我左手、右手都能用,打起法器就比別人靈活。

反聞自性的唱誦


後來自己慢慢體會,才了解拜懺是以音聲做佛事,唱誦的時候,重點在於反聞自性,從我們內心的誠意發出聲音,再把這個聲音聽到耳根裡面,這麼一個迴轉使心歸一,不散亂,在音聲之中自然可以得到一心,這是觀世音菩薩的修持方法。

我唱的梵唄是海潮音,速度比較慢,就是為了使我們的心不要動得那麼厲害,不會鏗鏗鏘鏘敲得很熱鬧,像Disco一樣。Disco把我們的心唱得動起來,愈動愈快,但這不是我們唱誦的目的。

海潮音是修持的音樂,有的信徒不懂這個方法,覺得法會唱得太慢會想睡覺,道場只好唱快一點,讓氣氛熱鬧些,但這樣就與修持的目的相違背了。修持不是要熱鬧,是要靜下來,最好是能反聞自性。我們修持不夠,還沒有辦法達到那樣的深度,所以要用音聲做前期的訓練。

至於為什麼需要懺悔?人之居世,孰能無過?人很容易犯錯,有了過錯,就有惡業,惡業就自然形成罪業,令人難受與痛苦,不僅存於現在的內心,也會延續到未來。

懺悔了,才能改過向善,免除心中的罪惡感。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經常反省自己的過失,提醒自己不再犯,或當面向人懺悔。也可以透過拜懺,止惡行善,並將功德迴向給親友,幫他們祈福。

拜懺貴在專與誠


但是文字真的有這麼大的力量嗎?唱一遍、念一遍就有這麼大的功德嗎?其實不是的,拜懺要有效,最重要的是「心」。

不論是參加道場所舉辦的法會或在自家用功禮懺,若是沒有虔誠心、恭敬心,不秉持著出離生死、發願往生淨土的心來禮懺修行,即使唱得再優美、念得再大聲、拜得再優雅,都只能稱作莊嚴道場、展現宗教情操,與實相修行無關。

我們拜懺時,要身、口、意三業相應:身禮一切諸佛,口唱諸佛名號,意念「願消三障諸煩惱」,才能真正懺除罪業,就算不懂文義也有它的作用。有很多老人家,可能不一定知道懺文在說什麼,他就一心地念,反而誠心;但有的人誦經,為了把字念出來,心就只放在文字上面,而沒有在觀,這樣就沒有用了。例如金剛上師放焰口的時候,把米往外一丟,米就能吃嗎?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定要用心觀想,把一粒米觀想成像須彌山一樣大,不這樣變化的話,眾生是吃不到的。

有人問我:「法師啊!我的祖先有沒有超生啊?」我說:「我不知道。」我不能騙人,騙人就是打妄語。我只能盡我的心,該唱的唱、該念的念,不偷懶。至於你的祖先能不能超生,就要看他業障的輕重。業障輕,一下就能超生;業障重,不可能,沒有那麼大的力量。你要每次都參加,慢慢度他,他才能走。所以參加法會主要是盡心,如果不用心,一點力量都沒有。

擔任悅眾也是一樣要盡心、專心,大聲地唱,這樣法會就能圓滿,讓大家唱得很歡喜。維那很重要,起腔的時候,就要知道大眾能唱多高,起得太高,大眾唱不上去;太低,也讓人唱得很吃力,這樣法會中能跟著唱的人就不會多。擔任主法比較不需要唱念,但要帶領大眾專心、誠懇地禮佛,如果分心、昏沈了,趕緊回到正念。雖然這很困難,但是我們知道以後,就要從心裡把它改正過來,誦經也好、修行也好,要時時保持正念。

拜懺、念佛殊途同歸


所謂「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其實拜懺的目的與念佛一樣,都是要回歸淨土。像拜懺結束時念的〈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或「誦經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這都是迴向西方,修持時要先有這樣的觀念。

要往生淨土的話,念佛是最直接的方法。平時就要經常念,念到佛不離口,口不離佛,久了以後,就會不念而念,念而不念,口裡雖然沒有念佛,但是念得習慣了,心中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念,心歸於一處。最後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佛和心不離,就像聽著音聲拜懺反聞自性一樣。

以前我們學習梵唄都是口傳心記,有些人記得很辛苦,所以我整理了常用的梵唄音調,將它們譜成簡譜,現在正請人翻成五線譜,這樣就可以把音律保存下來,而且大家都看得懂。有了統一的版本,不管誰來唱都能有一致性。

另外,我也擷各家之長,重新調整了《淨土懺》與《供佛齋天》的唱腔、儀軌,目前正著手編排可唱誦的《華嚴懺》,希望可以讓大家透過音聲佛事,利益人天。

◎文:陳慧蓉採訪整理

◎廣慈法師 (中華國際佛教梵唄音樂交流策進會理事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