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人見人愛觀世音

走在醫院的大廳上,面對這些在西方人眼裡具有「神秘東方美」的觀音石雕,我們雖然不會頂禮相拜,也不會焚香祈願,但當我們經過時,一股慈悲、清淨的氛圍,很自然地在我們內心深處湧起,讓人在病魔的恐懼中解脫……

順著台北縣最高的七星山主峰向東北方迤邐而下,在半山的地方,有一群莊嚴、宏偉的建築拔地而起。這裡是佛教團體――法鼓山的佛教教育園區。在園區的最高點――大殿山丘的觀音平台上,一座名為「開山觀音」的銅鑄聖像安座於此。觀音聖像靜定的容顏,慈悲的目光,日日夜夜遠眺著北海,也看著每個上山求法、學佛的信眾。

換個場景,跨過大安溪以南,這裡是有二百八十年歷史的台中大甲鎮瀾宮。每年三月的「媽祖進香繞境」,成為台灣家喻戶曉,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然而有很多人不知道,在這充滿濃厚民間色彩的媽祖聖殿裡,在主殿聖母殿的後方,卻供奉著「觀音佛祖」。

這樣的現象不是大甲鎮瀾宮獨有,在很多不屬於佛教體系的觀、宮、廟裡,也都可以見到觀音的影子。不禁令人好奇這位外來的菩薩是以何因緣,走出佛教的領域,成為其他外道所共同的信仰,並走過數千年,成為亞洲長久的信仰。也許觀音菩薩在經典上的多重性,使得觀音有發展及演變的自由與空間。觀音的身分在經典中一點也不清楚,從名號開始,不論觀音的外相、身分與故事,在記載上都相當缺乏而不一致。

經典的差異與相異的文化賦予觀音不同的生命。在中國、日本與越南,皆視觀音為慈悲的化身,觀音誓願除去人間所有的苦難,圓融無礙成就眾生願望,觀其音聲,普門示現以救眾生。在東南亞與西藏,觀音是宇宙的主宰,也是所有眾生與世界的創造者及拯救者。

觀音是個人內心所投射的影子

若就觀音信仰最普遍的中國、日本、西藏等國來看,完全站在「人」的立場的大乘佛教,觀音菩薩因為慈悲、為至人間救渡苦難眾生而拒絕成佛的特性,比許多佛、菩薩更受歡迎喜愛,也是當然的事。佛教學者政治大學丁敏教授認為:觀音的慈悲個性,其實就是所有眾生的慈悲種子,當我們持名呼喚象徵宇宙慈悲大能的觀音時,也在呼喚我們個人內在的觀音種子。所以觀音會因應時勢、個人性情要求的不同,而有六觀音、三十三觀音等多樣變化,而每種變化,其實就是個人依喜好所投射的影子。在中國的民間,就賦與祂至美的形象,觀音由糾糾丈夫變成一位慈祥而儀態萬方婦人。

觀音菩薩究竟是男還是女?其實這一直是數百年以來大家爭議不休的話題。然而,不論這話題爭議的結果,事實上性別的轉變影響了觀音造像的變化。造像的產生,無疑為人們通過偶像崇拜直接寄託自己的感情提供了便利。透過審美,人們不僅為觀音的魅力所吸引,也必然促進人們對觀音至善性格的進一步崇拜。信仰與藝術重重疊疊,至善與至美相輔相成,促進了觀音形像不斷創造,推動了佛教藝術璀璨發展。

六朝以來,觀音信仰歷經一千七百餘年的發展,這段漫長的歲月中,受到中國文化不斷的滋潤,在圖像上,這位外來的菩薩不但脫胎換骨,由男變女,更成為藝術家創作的重要題材,無論在繪畫、彩塑、石刻、木雕上,都有傑出成就。這些創作或典據經典、儀軌、民間文學,或是畫家別出心裁、獨樹一幟地創造。這促使觀音圖像的內容更加豐富,衍成了壯觀瑰麗的藝術長廊。東華大學民族研究所助理教授陳奕愷就認為:北魏觀音造像堅毅飽滿,在君儀法相中帶有觀音的慈悲;唐代的造像具有舞蹈的韻律感,常呈現跳耀的姿態;這些與時代文化結合的造像,最能彰顯不同的觀音之美。

觀音的美歷經時光長河,法相萬千,變化豐富;祂的美造就佛教藝術的燦爛光火,但祂的美,其實也是最富宗教情懷。時代、地域風土不同,觀音所表現的美,自然有不同之處,很難有一種美可以涵蓋所有地區與文化。所以可以想像,在中國普遍流傳的白衣觀音,在藏傳喇嘛的眼裡又是何種化學物質。美是一種主觀的思維,觀音的美更離不開祂的宗教情懷,唯有信仰產生,像千手觀音、十一面觀音等異相觀音在國人面前時,距離才會消失,一種心靈感召頓時產生,讓人無不心馳神往。

現代化的觀音符號

在燈光明亮的大廳上,十尊由青銅、青斗石等原石所雕刻的雕像,或坐或臥,或斜或展的羅列在柱子兩旁。它們有著佛性的名字,大自在、怡然自得、悟後十方空……,而臉上有著熟悉的相貌――觀世音菩薩。這裡不是深山裡的道場寺廟,更非重複撥放梵唄唱片的素食餐廳,這裡是捷運木柵線上的萬芳醫院;而這十尊未受開光禮讚的觀音像,其實是公共藝術。這是萬芳醫院所舉辦的「葉奇穎雕塑展」,展期是從七月一直到八月結束。

愈來愈多觀音圖騰化成流行元素散布在生活的週遭。我們很容易在轉角的公園,或是辦公大樓裡的玄關上,看到王俠軍的觀音琉璃,或是朱銘的觀音石雕。除了雕刻藝術,服飾、音樂創作領域,也都能見到觀音思想與身影,觀音儼然成為一個時尚流行符號。對於這樣的趨勢,從事圖像研究的賴文英認為,這是信仰為藝術加分最好的例子,觀音可以提高藝術品的層次,為這些地方營造出一種心靈上的想像意境。

觀音所營造的境界到底有多高?這很難解釋。觀音是東方人心理最深沉的記憶,走在台北萬芳醫院的大廳上,面對這些在西方人眼裡具有「神秘東方美」的觀音石雕,我們雖然不會頂禮相拜,更不會焚香祈願,但當我們經過時,一股慈悲、清淨的氛圍,很自然地在我們內心深處湧起,讓人在病魔的恐懼中解脫。

除了伴隨現代人的生活風景,觀音菩薩更是現代人的心靈依靠,尤其救苦救難的「大悲」精神更是漢傳佛教所弘傳和推動的精神。今年的10月21日(農曆9月19日)是觀音菩薩出家紀念日,這一天同時也是「觀音道場」法鼓山的落成開山大典。1989年,聖嚴法師與僧俗四眾齊誦二十一遍大悲咒,冥冥之中有如觀音菩薩的指引,覓得金山寶地成立法鼓山;如今經過十六年的籌備、建設,法鼓山終於落成開山。

開山只是一個儀式,誠如聖嚴法師說:「2005年是法鼓山元年,是另一個嶄新的開始。」早在這十六年間,法鼓人就效法觀音的大悲精神,努力不懈的扮演觀音的千手千眼,他們就是觀音菩薩所幻化的三十三身。有的化成法師、菩薩,普遍弘揚佛法,推廣「心靈環保」――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有的化成義工菩薩,在所有需要的地方出現,例如每當颱風、水災來的時候,第一時間為需要的人伸出援手;有的更化成像彭憶、曾維莉兩位羸弱的女孩,發願遠赴斯里蘭卡,參與當地災後救助與重建工作,讓這個在古代就曾經與觀音聖地普陀洛迦有交通往來如今卻篤信小乘佛教的國家,發現到原來世上除了釋尊之外,還有一位救苦救難的「中國佛陀」觀世音菩薩。

今日法鼓山正式落成開山――「法鼓山元年」的意義重大,落成開山大典是開啟眾生智慧起大悲心,以實踐觀音精神的啟建大典。從今日開始,以觀音精神為主的菩薩道將邁向另一個里程,永遠傳揚下去。

◎圖: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開山觀音
◎文:張錦德
◎本文摘自《人生雜誌》266期-永不退流行的觀世音菩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