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心經濟思潮

這本書在充滿意外與驚喜中出版了!書的內容表面上呈現著邏輯性的闡述,實則蘊含著個人的生命故事、價值觀、經濟生活體驗、及對恩師的一份緬懷。

大學時代主修農業經濟,寒暑假時,除了到農村、漁村做調查,也到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擔任臨時研究助理。碩士班時,參與中華經濟研究所有關砂糖產業的研究計畫。1980年代,熱衷於經濟計量模型建構與分析、價格預測,曾參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計量模型的建構。其後,隨著師長、同學的腳步,赴美留學,取得農業經濟學博士學位,持續農產品價格預測的研究。這樣的學術歷程,卻在1992年底遇到恩師聖嚴師父後,畫下了句點。

追求心靈的成長,始於大學時代親近印度瑜伽團體,素食、打坐成為生活的一環;留學後因緣際會接觸佛法、學習禪修。多年的修行生活,不斷地感受到人類可以有異於追求最大效用、最大利潤的經濟行為,也開始思索佛教的經濟思想是什麼?

1993年隨聖嚴師父返臺,1994年出家後,曾至國立空中大學擔任面授老師,面授過個體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經濟政策等課程。猶記得每學期第一次面授時,一踏入教室,總會見到一雙雙訝異及懷疑的眼神,我篤定地告訴學生:「大家都沒走錯教室,我是這堂課的老師。」出家人教授經濟學,讓人有種不協調的感覺,心裡想著:何時能教授佛教經濟學?


2009年恩師圓寂,我藉由深入師父的思想、實踐師父的理念,來緬懷師恩;透過教學、閱讀、寫作,也自生活中實踐,不斷地體會「心靈環保」的思想深度與當代的適應性。也開始思索師父所提出:
各領域與現代的心靈環保結合,才能夠把許多的差異性利益,匯歸於全地球、全人類永續的共同性利益。

這正是世界經濟風暴、金融危機持續的年代,也是食品安全、企業倫理面對挑戰的時期,我想起年輕時曾有的疑惑,也想起在空大面授時的心願,決定開始深入此議題。我想知道佛教中經濟思想源頭,更思考如何運用在現代生活中?將近二十年的出家生活,讓自己充分體會到這樣一個全然異於新古典經濟學假設的行為模式,帶給自己的單純、安定、喜悅,是值得分享給大眾的。

2011年在IABS國際佛學會議第十六屆大會(XVI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中先以英文發表了探討僧團利和同均的論文:〈利和同均〉(Cordiality in Sharing),2012年的聖嚴思想研討會以中文擴展完成了這篇論文,其後於《人生》雜誌連載刊登,也結集於《聖嚴研究第四輯》。此篇論文發表後,八月份藉由赴美國弘講的機會,分別在舊金山、芝加哥、俄州哥倫布市,分享這個主題。九月份在「心靈環保學習網」的「法鼓講堂」做了三堂線上課程的講授,接著也在法鼓佛教學院開設了「佛教經濟學」這門課。個人還參與了在比利時召開的工作坊,看到西方對此議題的熱忱,更希望能積極帶動國內外的心經濟思潮。

當法鼓文化提出想出版這本書時,個人感到訝異,原計畫是等有更足夠的篇幅及更豐富的內容後再出版。然編輯的腳步似乎並沒有停下,甚至主動地邀約蕭萬長副總統、朱敬一院士、詹仁道總裁、平路女士推薦。感動編輯們的用心,更感恩幾位知名人士願為這位素昧平生,名不見經傳的出家人撰文推薦,驚喜之餘,提筆分享撰寫這個主題及出版的因緣,也祈願出版過程中的每一份善念,能為地球甚或宇宙帶來福祉。


◎文:釋果光 2013年12月22日
本文摘自 《心靈環保經濟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