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智慧 - 解脫煩惱,出離眾苦

智慧,是人人都想擁有的,至於什麼是智慧?則有許多的定義。反應敏捷、知識豐富、口才伶俐、聞一知十、處事果斷、判斷精確、博聞強記等,都可以被稱為智慧的象徵。

但其實這些都不是佛法所說的智慧;解脫煩惱,出離眾苦的心力,才是真的智慧。傳說文殊菩薩是三世諸佛之母。由於文殊菩薩願力弘深,永遠以菩薩身分度脫一切眾生,成就無上菩提。由於文殊菩薩象徵諸佛的智慧無量,諸佛皆依智慧而拔濟眾生,度脫眾苦,成就無上菩提,因此,文殊菩薩又被稱為三世諸佛之師。

釋迦牟尼出家之前,已經是一位精通當時印度各種學問技術的人,即便如此,他仍不能免除面對人類生老病死等的問題而產生的憂慮和恐懼,所以尚不能算是一位有智慧的人。當他出家修道,經過六年,才突然發現:人類貪求生存、厭惡病痛、畏懼死亡,原因是不知道這種結果是怎麼發生的。釋迦牟尼佛發現,生命的現象只是物質和精神的組合,被稱為無常變化的「我」,因此根本不可能擁有,也絕不是實有,所以此「我」是暫時有而本性空。既然「我」是空的,就不必貪生,也不必怕死了。這種智慧的功能,就稱為開悟和解脫。

不過,貪生怕死是生命本能的反應。避免危險,追求安全,是生命延續的保障;遠離苦難,擁抱歡樂,是每一個人的希望。問題是,愈是怕死的人,死神跟得你愈緊;愈是不能面對危險的人,安全距離你愈遠;愈是不願接受苦難的人,歡樂的機會愈短。例如,今天的科學文明,都是從人類的希望中產生,它雖然給我們帶來許多物質生活上的方便,卻也為我們的生活環境及自然生態,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汙染及破壞。各種機械的發明,雖然節省了人工,增加了生產,人類卻並沒有因此而多出了時間及空間,反而忙得感覺時間愈來愈緊張,空間愈來愈狹小。

古代人類的意外事件很悲慘,現代人類的意外事件則更可怕;古代人類的戰爭,每次最多消滅一國、一族,現代人類的戰爭,可於瞬間毀滅整個地球世界。

又如:電腦科技雖是人類於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的最大突破,乃至幼兒也能享受到電腦的樂趣,可是電腦會中毒,電腦開發出來的網際網路、網站,也會被人類做為犯罪的工具。為了防止這種犯罪的汙染,把許多人忙成七手八腳。由此可以說明,人類雖在追求希望的過程中,不斷地開創出新的文明;然而每一個美麗的希望,都會在美夢出現後迅速地消失,接下來,又是在惡夢連連的狀況下追求另一個美麗的希望。我們不該詛咒科學,科學是無辜的,問題是在於人類的心,為何總是一邊製造幸福,同時又在另一邊摧毀它。

這就是人間相的事實,一個一個的生命,在追求歡樂的希望中,出現了又消失,一個一個的生命,在追求歡樂的希望中競爭、貪取、擁有、失落,永遠不能滿足,永遠沒有安全感。到最後,不僅會失去親人、失去財富、連肉體的生命也必然要失去。

佛法的功能,不在反對人類的文明,而在於讚歎人類追求希望的本能。所以,佛法可說是維繫人類生存發展的原動力。只是,如果缺少了智慧,就可能僅為某一個人的利益之私;也就是僅為某一族群的利益之私,僅為局部而不為全體,那就會造成互相傷害,使彼此殘殺。如果有智慧,便會有寬大的胸懷,全體人類便能和平相處,手足相待,共享幸福。將自己奉獻給全體的同時,自己的希望和利益也必然有了保障。

所以,佛菩薩的智慧,是以利益他人為利益自己的唯一方法。如果著眼於自利的方式而來利益自己,便會在煩惱中和其他的人摩擦,縱然有利可得,卻為他人所不喜。因此,如能著眼於利益他人的行動,必定可達成利益自己的目的,那是用慈悲心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智慧,這麼一來,不僅使他人獲得幸福的生活,也能為自己營造快樂的人生。

佛法的智慧能使一切的人,遠離種種障礙,獲得無比的自由。對於各種不同性格的人,即用各種不同的方便來給予幫助。例如《文殊師利問經》所介紹的菩薩戒,共分為三等:

(一)從人天善法的「世間戒」做起。

(二)從出離煩惱的「出世間戒」做起。

(三)從超越空有兩邊的「上出世間戒」實證諸佛境界。

三等之中,不論哪一等,只要發起無上菩提心的慈悲弘願,當下便是必將成佛的菩薩行者;一切等級的善法,無不會歸成佛的果位。此在《華嚴經》的思想,稱為「因果同時」,起因之時,果已完成,所以凡夫都能成佛。這就叫作修行有次第,成佛無先後。

因此,佛看一切人,不僅是未來的諸佛,而且是當下的諸佛,只可惜凡夫的心,被煩惱所迷惑,不知自己就是佛。

只要清清楚楚地生活在當下,每一個念頭的當下,便與智慧相應,便能以智慧的心眼,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與諸佛所有的完全一樣。

◎文:聖嚴法師 

◎圖:張田沛

◎摘錄自《漢傳佛教的智慧生活(修訂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