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不要拿自己的鞋子叫別人穿,也不要把別人的問題變成自己的問題。

過去的農村社會,日常活動非常單純,小至一天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大至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一整年活動,依著時令節氣,井然有序地更替進行。而且家庭的用品、設備,也相當地單純,數十年如一日,沒什麼變化。

現在的社會則不一樣,日新月異,許許多多的新產品不斷地出現,家庭中爭議不平的事更層出不窮。例如每一個人在家庭中所獲得的不可能完全相同,總是有多有少,於是,少的人會認為這是不公平的。當自己所付出與所獲得的不能平衡時,就會變成「論理」,而忘記了「倫理」。

事實上,人與人之間,不能老是講道理、論公平。而是要問一問自己,所負責的事是不是已經盡了全力、做到最好?若能處處盡責任、守本分,那麼自己的心就會很平順、很安定。否則,在家裡跟家人吵架,到了公司又跟同事們計較,凡事爭名奪利,那麼人際關係便會惡化。

夫妻、父子、兄弟姊妹之間,都是倫理關係,彼此應該各盡其責、各司其職、各守其分,不是專講道理、專論平等。如果夫妻在家庭生活、工作、收入、支出上,樣樣都要求平等,那麼夫妻關係就不是「倫理」關係,而是「論理」關係。

一般夫妻吵架,都是為了一些小問題在計較;兄弟之間吵架,也是在計較多、少、對、錯,或公不公平等,而導致心裡不平衡。這就是「論理」,而不是「倫理」。

倫理可由家庭推廣到校園、職場,延伸到社會國家。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是要講「倫理」,而不是光講「論理」。若能處處講倫理,那麼對上、對下、對左、對右,都是在盡責、付出、關懷、照顧,而不是在爭取計較。

付出愈多,得到愈多

通常,我們付出愈多,就能得到愈多。雖然不一定成正比,但無形的回饋一定能成正比地獲得,甚至能獲得更多。所謂無形的回饋,就是人格的成長、思想的成熟。一個人時時在成長,一定能使自己更安定、更快樂、更穩重、更寬容。

在人際關係上,雖然大家都說你不好,如果你不埋怨別人,漸漸地,說你不好的人就會愈來愈少。如果我們一直覺得別人不好,而沒有檢討自己是不是也犯同樣的毛病,那麼人際關係一定愈來愈差。當然,人際關係不好,對自己來說,不一定是死路一條,但至少會過得很不快樂。

有些人在家待得不舒服,故而離家出走;到了外面,也覺得工作場所不如意,常常想換工作。這樣不斷地換工作、換環境,到最後走投無路,這是不善於與人相處,不善於接納人、包容人。原本他希望人人都能接納他、喜歡他;結果變成人人都不歡迎他,反而想盡辦法排擠他。所以人際關係要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納人、包容人。如果只一意地要求別人接納自己,最後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一般而言,人際關係之所以尖銳化,都是由於自己的貪瞋癡慢疑,因此疏忽了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忘掉自己的責任、忘了自己的本分,而老是在爭取、在計較。凡是心態上無法為人設想的人,通常煩惱都很重,各種各樣的煩惱都會出現。譬如看到別人得到好處,自己沒得到,就起嫉妒心。看到別人好,就起瞋恨心,覺得忿忿不平,不能平衡。自己已經擁有,但總是覺得不夠、不滿足,於是產生強烈的貪欲心,老是覺得:別人的,比自己還好;別人能有的,自己也應該有。這都會產生不平衡的情緒,因此造成無法與他人歡喜相處。

總而言之,人與人的關係不是專講道理、專講公平的,而是要講倫理。只管自己有沒有做好,不要管別人有沒有做好。自己做好是應該的,不要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衡量他人沒有做好的原因。我常講,不要拿自己的穿,不要把別人的問題變成自己的問題,而讓自己忿忿不平,這樣才不會使自己的人際關係惡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