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法華經與改變的力量》講座第三堂~譜出美麗的生命樂章〈提婆達多品〉

《法華經與改變的力量》講座第三堂~譜出美麗的生命樂章〈提婆達多品〉


2015年4月19日,安和分院《法華經與改變的力量》講座正式進入單品經文的講述,第三堂以〈提婆達多品〉為課程主題,闡述佛陀為犯下五逆罪的惡人提婆達多授記及龍女成佛的例子,藉此,果慨法師援引天台宗智者大師「行逆而理順」的論點及聖嚴師父「沒有壞人,只有好人做壞事」的智慧之語來勉勵大眾,每個人都具足清淨妙明的心地風光,無論是示現惡人的提婆達多或現女身的龍女都只是一時的表象,一切眾生的自性與佛無異。但成佛的關鍵在於法身,為長養我們的法身慧命,遇到境界,我們當學習懺悔,學習讓自己更慈悲、包容,時刻不忘道心,不忘方法,隨時將心安住在三寶地!


何其自性 本自清淨


在第二堂課中,菩薩們已對《法華經》有了梗概性的理解,緊接著第三堂課,果慨法師開始進入單品經文的解說,首先安排的主題為《法華經》第十二品–〈提婆達多品〉。對此,法師解釋,佛法的修持法門就是「戒、定、慧」,其中,戒的重點就是修懺悔,尤其對末法眾生來說,懺悔法門更是修學佛法很重要的一門功課。根據經典描述,提婆達多犯下了三大逆罪,但,依南傳佛教記載,提婆達多最後回到佛陀身邊,並說了「我皈依佛,回到佛陀的身邊,皈依佛陀」,顯見其懇切的懺悔,令人動容。


不僅如此,果慨法師也強調,在〈提婆達多品〉中,佛陀說明自己與提婆達多的因緣,並提及:「………成等正覺,廣度眾生,皆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佛陀將提婆達多視為善知識,且《法華經》對提婆達多都是讚嘆、愛語、包容,這就是《法華經》之所以稱為經中之王的原因,因為,提婆達多所示現的「壞事」都是「迹」,是一時的,不是本來,其本地風光都是清淨的,如同師父所說:「沒有壞人,只有好人做壞事。」


「所謂「行逆」為「一時」,是「因緣」所聚;而「理順」為「永久」,是「本願」所致;《法華經》是以〈圓教〉立場而觀提婆達多之罪行,且依「本願」而視其「逆行」,故仍肯定提婆達多為「本地清涼,迹示天熱」,依如是圓教之意,則《法華經》肯定「本」之立意甚明確,而提婆達多亦因「本願」,故終得佛授記。」果慨法師進一步引述智者大師「行逆而理順」的觀點來解釋〈提婆達多品〉的義理。


同時,在本品經中,也提及文殊師利菩薩在龍宮以《法華經》教化菩薩的狀況,有八歲龍女因修《法華經》的功德而排除五障成佛。於此,果慨法師勉勵大家,一切眾生的自性與佛無異,「女身」、「男身」只是一時的表象,只是 「迹」而已,成佛的關鍵不在「女身」、「男身」的差異,惟在法身。


另外,藉由〈提婆達多品〉的講解,菩薩們也可窺見《法華經》這一部圓教經典,肯定每個人的心都是良善,只是一時因緣作惡,闡述的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真諦。不過,當我們作了惡,該怎麼辦?在八萬四千法門中,其中一法門就是懺悔。那麼如何修持呢?果慨法師說,「悔」是「觀察過去」,「懺」則是「發願未來」,並非只是跟對方說聲對不起而已。


果慨法師慈悲提點大眾,我們常常做錯事卻沒法面對,那是因為心沒有力量,事相抓得太緊,以致無法進入實相。而求懺悔並不是事件本身或境界消失不見,而是心的力量增加。至於懺悔的種類則可分為作法懺、取向懺與無生懺,簡單來說就是擒賊、伏賊、殺賊的過程,也就是修戒、定、慧三無漏學。


除此,法師也講解了五悔儀作為菩薩們日常的定課,引導大家先從至心懺悔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清淨而造諸多罪業,接著勸請十方諸佛久住轉法輪,隨後至心隨喜十方凡聖一毫之善;第四個階段是迴向,將三業所修一切善,供養十方諸佛、迴向此福求佛道,最後則是發願,願命終正念現前,面奉彌陀及諸聖眾,修十地勝常樂。

面對逆境 常懷感恩


藉由〈提婆達多品〉,我們除了明白懺悔的功德無量之外,更可看出佛陀對於提婆達多所展現包容與感恩。果慨法師解釋,佛陀在《法華經》中,為提婆達多授記,說提婆達多於未來世,必定成佛,又在《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四也提到「如來常以慈悲力,愍而哀傷,我以值遇提婆達多故,速得成佛;念其恩故,常垂慈愍。」顯見,以大乘佛法幫助一人成佛的功德是不可限量的,同時襯托出世尊對於一位曾經在他學佛道上有過恩惠的人,永遠銘記感念,也是佛陀報恩心懷的流露,如同師父一樣。


由此,果慨法師也點出所謂善知識的真義,在《法華經‧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云:「其善知識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知識能引導我們成就圓滿善行、成就所有的道業。因此,善知識可能是順增上緣,也可能是逆增上緣,這些都是我們恩人。所以,「善知識提供的是順境或逆境,不是問題重點。關鍵在於怎麼轉我們的觀念。…….. 我們不可能改變全世界,要改變的是你的心跟觀念。想辦法讓自己身心自在。心念轉,念頭就轉。」,聖嚴師父如此慈悲的教導我們。


所謂,「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果慨法師再度援引道信禪師的偈子勉勵每個人,在逆境中,要練習用佛法面對,不要閃躲,當處於順境時,則要好好用功打下資糧,遇到逆境時,方法才提得起來。總而言之,就是希望我們學習在逆境中微笑,在順境中保持警惕。


果慨法師期許菩薩們,在人生的跑道上,大家都要用功。敞開自己的身心,更加慈悲、包容,最重要的是方向正確。心,可以包容這一切。這是成佛的功課,修道要學習的課題。


課程最後,安和分院安排了〈世界上最美麗的離別〉電影賞析,藉此電影,果慨法師提醒我們,家庭,實際上是每個人的小宇宙,小宇宙運轉正常、釋放能量,人生才能圓滿。希望大家透過這個故事更加熱愛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家庭,珍惜與親人的每次相聚;並且,勇於懺悔與改變,時時保持喜悅的心!

文.陳麗珠/攝影.郭若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