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體悟諸法空相,升起慈悲與智慧:探討佛法在生活、生命、生死的應用 課程報導7

《心經》這部般若經典,只有短短260字,郤不是那麼容易懂。許仁壽菩薩上堂課講《心經》的智慧所用,鼓勵我們要用慧眼觀照日常,跳脫平面空間,提升到較高樓層去看世間相,運用智慧斷除惑業苦的輪迴。這一堂課,他把《心經》的慈悲做深入的解釋,讓學員們了解《心經》的運用,不離慈悲、智慧,「你好好去讀一部經,很容易去觀佛法,遇到問題時拿出來用,才能體會般若智慧。」每日早晚誦經,不是背給佛像聽,而是能透過背誦,思維體驗,才是實踐佛法。

口碑相傳,歡喜與法相會

休息時間有學員跟許仁壽菩薩反應,《心經》聽起來滿難的。「大家聽起來覺得難,是因為我也不懂,我的體證非常有限。其實這本來就是佛和佛說的話,不是那麼容易懂。我只是想要把它弄懂,同時和大家分享我學習的心得。」「禪悅人生」系列課程,每次都有聽到口碑推薦而加入的新學員,許仁壽菩薩分享佛法生動有趣,舉的例子也十分生活化,因為他在學佛的過程,和大家幾乎有同樣的疑問,只是他會設法從聖嚴師父的著作及其他書籍,了解、比對、分析、思維要義,幫大家做學問、找答案。

讓此生學會善待自己

針對新來的學員,許仁壽菩薩重溫究竟我們的生命意義為何?「如果你和我一樣是鄉下的孩子,努力念書,來到天龍國找一份工作,可以養家活口,應該覺得心滿意足。不能說這是錯,但不是究竟。」如果我們忙碌一生,都是在名利財食睡兜轉,遇到人生的疑難雜症,永遠用直覺的反射去對應,甚至聽到別人傷害我們的話,就抱著這句話參,含恨而終,帶著嗔恨心往生到下一世,墮入三惡道或者變成一個長相不莊嚴的人,「那麼,這個人就是賺錢養家、成就事業的工具,你一點都沒有善待這個人。」許仁壽菩薩精要的幾句話,便是提醒學員,要利用這一期的生命,讓自己和別人的煩惱變少(智慧與慈悲),練就本事從惑業苦的輪迴斷除,才能在佛法的道路上直行往前。

所有的事相皆是空相

不、無、空、非是般若經典很常用到的字,當我們用肉眼看世間,所有的相都是有的,但是透過慧眼去洞悉,就知道世間所有相都是空相,也就是具備因緣所生(無單一性)、無常(無永久性)、我們無法作主(無主宰性)三大特性。當我們理解空性,能在日常生活中觀照《心經》裡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未來若讀龍樹菩薩的《中論》,便能對八不頌:「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有更深層的理解。

無事的智慧

許仁壽菩薩勉勵學員,不要只讀誦《法華經》的普門品,更要回到方便品好好努力體會佛陀說的一乘法。「事相絕對是生滅的,我們的心也是生滅的。如果我們沒有心,無法修行,眼睛看到萬物,就僅是照相機的功能而已。我們的攀緣心有生有滅,聽到喜歡的就開心,不喜歡的就討厭,所以我們一定要從心性著手,才有機會不生不滅。」許仁壽菩薩進一步舉宋朝慧開禪師的偈子:「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呼應聖嚴師父的四句偈:「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抛。」凡夫看到的世間現象都是六根六塵六識所構成的事相,無一不是人生的考題,只是答案由我們來寫,若能從中體會諸法空性,面對各種境界都能如實接受,便能慢慢感受無事掛心頭的意境,也能明瞭廣欽老和尚圓寂時的那句:「無來無去無代誌!」的豁達自在。

乘願再來的菩薩

《心經》除了教我們離苦的智慧,更引導眾生要發大悲心。許仁壽菩薩說:「念佛一定要有悲智,才去得了西方。《心經》裡的無無明是指沒有無明(即智慧成就),就可以斷除在十二因緣裡的流轉,出離三界,可以在時間與宇宙中得自在。這些體悟到諸法空相的大菩薩,完全可以不用再來投胎受苦,但是他們發了大悲心,乘願再來,為的是拉拔無量的眾生,否則誰來講佛法?我們如何學佛、成佛?」許仁壽菩薩補充道,發願再來的菩薩就像是回火場救人的消防隊員,要有兩種本事。1.證空性的能力,2.發大悲願心,如此才能得究竟湼槃。

我們凡夫要經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成佛,這條路很漫長,有令人流連的美景也有讓人想逃的挫折痛苦,若我們能思維、運用《心經》裡的諸法空相,便是走在慈悲與智慧增長的道路,每人也可以成為《心經》裡所形容的觀自在菩薩了。


攝影:韓菊妹/報導:施心媛

相關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