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富足人生」講座第二堂~健康逆齡的真科學:老是一種態度

「富足人生」講座第二堂~健康逆齡的真科學:老是一種態度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顯示,國人平均壽命80.2歲創新高,但衛福部統計的「健康平均餘命」則僅71歲,兩者差距近10年,健康老化重要性不言可喻。為此,法鼓山安和分院「富足人生」講座第二堂禮請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醫師以其專業顛覆許多古早時代的觀念,告訴大家「老是一種態度」,新世代的長者不需要受年齡框架而影響生命厚度,尤其,具備優良心理素質的長者,應對老化的能量就越正向!


每個人都會老,但是,「老」究竟是什麼?相信大家的答案都不一樣,陳亮恭醫師要來顛覆許多歷史文化所傳承的古早觀念,引領我們邁向身心都健康的老年生活。陳醫師以白居易寫給好友劉禹錫〈詠老贈夢得〉以及劉禹錫回以〈酬樂天〉等兩首詩作,解釋兩人對晚年的生命態度大相逕庭,尤其,劉禹錫以「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勸勉白居易,儼然是自在晚年的千古絕唱。藉此,陳醫師點出「老」不是法定年齡的定義,而是「一種態度」。


陳醫師說,隨著歲月流逝,身體難免退化或遭遇種種困境,如何看待機能退失或生命境遇,是活出生命另一個風華的關鍵,他以「新世代的生活時尚」來描繪無齡概念的長者,依舊熱愛生命、工作,且永不退休,也就是,不受年齡框架而影響生命厚度。

「不需要因為年齡而改變生命型態,應該繼續做喜歡的事,這就是新世代長者。」陳醫師這麼說,並以瑪丹娜年紀已長,卻還是唱唱跳跳,影星伍迪艾倫也持續在電影圈努力,藉此期許長者們,如果用身分證年齡來界定自己,就太可惜了,追求夢想不需要被年齡限制。因此,長者們若想過個截然不同的銀髮生活,端視自己的選擇。因為,歲月會流逝,年紀會增長,但,是否因此而限制生活,並非源於歲月的框架,而是自己限縮自己的角色所致。


那麼,要怎麼做才能讓老年生活更自在,更不受限制?陳醫師解釋,已開發國家人民的主要死亡九成與老化有關,即便治療了某一疾病,人們往往死於另一種疾病,故我們應該思考是對抗老化,不是對抗疾病。在老化過程,除了希望少一點疾病外,更要讓自己不失智、不失能,健康老化觀念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在此。所以,為了健康老化,中年就要著手預防疾病、預防失能失智,才能避免因老化而須要他人照顧。


「老不可避免,老,最重要的價值就是持續擁有活躍的生活。」陳醫師慈悲點出新世代長者的生命態度,就是先讓自己活得好,生活品質好,再來談活得長,因此,即便得了三高,也可以到處旅行,「不要被照顧、不失能失智」就是活躍人生的要件。

陳醫師說,最健康的老人是稱職扮演獨居老人的人,自己可以整理家庭環境,可以照顧自己,跟古代人所認為「飯來張口、茶來伸手」的晚年生活不一樣,面對當前高齡化社會,長壽比率高,我們必須重新定義人生的碼表,增加健康生命的時間,不一定要延長總壽命,要學習當個不需要他人擔心的人。

至於高齡者健康的關鍵因素是什麼?陳醫師給了專業建議,除了透過運動外,也要攝取優質的蛋白質,維持良好的營養,這樣一來,肌肉量足夠,營養充足,就不容易失能失智。他還說,運動必須具備複雜度,例如跳舞之類,需要記舞步,所以在訓練體能之餘,又可動腦,運動完之後,再去吃地中海式餐飲,這就是「一條龍式養生法」,陳醫師以幽默口吻給予專業建議,贏得在場菩薩的掌聲與笑聲。


另外,陳醫師還提點,根據最新的研究,健康老化與內在健康力有很大的關係,「養生」就是要強化個人內在力量,才能應對晚年的種種的挑戰。由於,外顯老化會隨年紀增長慢慢出現,內在健康力量也會跟著下降。但是,只要透過好的運動、好的社會心理,好的慢病管理、好的優質飲食,就可以強化內在力量。尤其,心理因素會身體機能的復原,越正向的人,對自己越有信心,心理韌性也就越強,有好的心理素質就可以應付各項挑戰。

特別感恩
講座內外護團隊
影像紀錄: 許綺華、郭若蘭
文字報導: 陳麗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