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課程報導】「快樂學佛人」第三課 --- 踏上學佛之路~學習成為別人的觀世音菩薩

「快樂學佛人」第三課 --- 踏上學佛之路~學習成為別人的觀世音菩薩


修學佛法,就是要學習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調整自己的身口意,並且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中,修福修慧,利己也利人。快樂學佛人最後一次課程,由菩薩們分享過去兩次課程所學,運用在生活中的心路歷程揭開序幕。


許多菩薩對於需要還是想要特別有感觸。祐寧菩薩:「我以為與朋友交往,必須買一些有品牌的衣服,後來發現真的朋友並不會在意這些。」秋萍菩薩分享:「學佛是我需要的心靈成長,也是我真正想要的。」欣育菩薩:「上了第二堂課,我決定把想買的東西金額寫下來,但沒有去買,我打算把省下來的錢,護持安和興家專案,更有意義。」英惠菩薩:「我跟先生花了兩天時間,將家中沒有用到的生活用品丟或送,房間整理的清爽乾淨,雖然我還是會看購物台,但這三週都沒有買東西。」聽聞菩薩們的真誠分享,真是由衷地讚歎,除了彼此鼓勵外,見聞思齊之感更油然而生。


「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不外乎解門與行門,兩者如同鳥的雙翼,必須解行並重。」常傑法師為菩薩們說明了“學佛的正確方向”,更進一步分享聖嚴法師於大法鼓節目中的開示:「有理論的依據與方法的指導,弄清楚叫做佛學,依照理論的依據與方法的指導,去學修行的功夫,叫做學佛,兩者需要相輔相成。」佛法之於每個人,就好像喝同一杯純淨白開水,每個人的覺受都不同,如何讓心中的蓮花綻放,關鍵在於每個人對於解門、行門的實踐。解門是透過自修與共修,參與有系統、次第的各項課程;行門則是參加法會,透過誦經、拜懺、禪坐、念佛,讓佛法義理深入身心,把心安住於靜,由薰習中得到法益,遇到境界時就能得到力量。接著,常照法師為菩薩們介紹法鼓山的佛學課程。若以年齡區分,可分為長青班、法青班、兒童營,適齡適教。實體課程包括福田班、佛學班、禪學班;推廣課程如快樂學佛人、佛學弘講等;共學活動有讀書會、茶會等。數位課程方面,有心靈環保學習網、法鼓講堂、網路電視台、Youtube五個頻道。無論實體或數位課程,都是完整而有次第的佛法教育,歡迎大家聆聽分享,發現幸福祕方,找到生命價值!

那麼,到底“如何作一位佛教徒? ”一般人對於佛教的概念,多半停留在拜拜、茹素,感覺很嚴肅,或是消極厭世、自命清高、與社會脫節、逃避現實等。其實,佛教的精神也就是佛陀的本懷,是以人為本的,是幫助人過更好的生活,進而關懷社會、淨化社會,成就人間淨土。 每個佛教徒從自己做起,運用佈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力行聖嚴法師所言:「以慈悲關懷人,以智慧處理事」。自己聽聞佛法受用,便分享給親朋好友,懂得多少就分享多少,如同關懷員般接引更多人一起快樂學佛。安和分院監院果旭法師則針對同學們的提問一一詳盡解說,同時也分享了自己的學佛初心。「出家前,我經常會問:人生忙忙碌碌到底為什麼?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其實,修學佛法就是在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也就是讓我們活得快樂、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走得有尊嚴。」果旭法師更提及人生很多時候身不由己,修學佛法會比較容易做自己的主人。「聖嚴師父說“不為己求”,當你不為己求,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來到安和分院四年多非常感恩,更懂得去奉獻分享,學習對眾生有利益的,盡自己微小的力量。看到菩薩越來越快樂,自己也會越來越快樂。」


幾位菩薩分享上課的收穫。其中一位菩薩提到:「解行不並重就在我家發生。母親只參加法會、我只參加課程,希望自己調整更精進。」17組女眾菩薩是受了聖嚴法師植葬的影響:「我覺得學佛就是在學如何面對生死,找到身心安頓的方法。」19組菩薩分享最大的收穫就是行孝與學佛,「常照法師說:我先把工作接下再來學習,很觸動我;果旭法師的分享,則讓我看到年輕的自己,很想學習如何利人而自利。」最後,果旭法師準備了四眾佛子共勉語、法鼓山的共識卡片以及四安吊飾與快樂學佛人結緣。班導師常嘉法師更以「今天是結業典禮?還是畢業典禮?」鼓勵菩薩們在學佛的路上繼續精進。


課程結束後,監院果旭法師代表方丈和尚果東法師為27位菩薩舉行皈依典禮,並以聖嚴法師開示“念觀音,求觀音,學觀音,做觀音”祝福新皈依弟子。「成為佛教徒,起心動念都要對自己有利、對別人有利,發願成為利人利己的菩薩。學習觀世音菩薩慈悲救苦,學習成為別人的觀世音菩薩。」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讓我們透過薰習,不斷精進、超越煩惱,從身口意提昇個人品質,走出賞心悅目的人生,歡喜累積生生世世都能帶著走的智慧,更發願成為自利利人的萬行菩薩,福德與智慧同時圓滿!


文.王琇玲/圖.蕭予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