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心的詩偈-信心銘講錄_化分別心為平等心

化分別心為平等心


學佛修行的人都明白不要有分別心,然而凡夫眾生卻很難掌握自己的心念,總是習慣性地分辨好的壞的、喜歡或不喜歡。大雨紛飛的週五晚間,果醒法師再度蒞臨安和分院:「《信心銘》著重方法的實踐,方法還不太會用沒有關係,至少先記起來,再慢慢練習。」


記憶是心中的東西,不是真的自己或對方
“夢幻空華,何勞把捉”,眼見真的為憑嗎?「 “我看到鬼”,這句話你們相不相信? 你聽到我講話的聲音,心中浮出“你沒有看到鬼”這個想法,然而你的這個想法並不能證明我沒有看到鬼。我有沒有看到鬼是我的經驗,你相不相信,都與我有沒有看到鬼無關。」看到菩薩們似懂非懂,果醒法師再舉例細心說明:「“我剛剛從那邊走進來”,我已經走進來了,你剛剛沒有看到,所以你沒辦法查證。我從那邊走進來是我的經驗,但你沒看到,你是相信還是不相信?不管你相不相信,永遠跟我的經驗沒有關係。相信與不相信只是你的想法,但你往往會把你的想法誤以為是我的經驗。」


這個跟那個沒有關係,但是我們都一直習慣連結。比方,“這是一本書”,指的是一本真的書,但是“這是一本書”這句話,並不等於書的本身。「我昨天罵你,現在沒有罵,但是你會記著昨天我罵你,而把昨天我罵你這個記憶當成我,新仇舊恨就是這樣來的。」聽到這裡大家相視而笑。我們都習慣活在經驗的連結中,用過去的經驗“佐證”自以為是的“真相”。法師提醒菩薩,被罵的時候可以很平靜,平靜本身跟生氣一樣,都只是一種現象,都不是真的你。換句話說,當生氣與平靜被我們感知到時,都早已是消失的現象,但我們的心念依然去緣這些已消失的現象。


我思故我在?應是我不思我也在
我們的這一念跟下一念,雖然相續但還是分別獨立的個體,就好像旋火輪一樣,每一個火光串成一圈火,而當火光劃過一圈已然消失,我們在經驗上卻覺得它依然存在。果醒法師提醒菩薩修行的重點:「首先,覺察自己現行的這一念,是否去緣已經消失的前一念?第二,明白“念頭的內容”是你?還是“感知念頭的能力”是你?」我們一直用“能感知現象的那顆心”,去抓取“被感知的現象”為我,因為我們總覺得需要對象,才能覺察自己有感知能力,才覺得“我存在”。果醒法師鼓勵菩薩們練習,想到兒子時提醒自己:無論想到什麼畫面都是“自己想像的內容”;“我比別人差”,那個“別人”也是自己想像的。用這樣的方式練習,可以除掉很多煩惱。

果醒法師進一步舉例:「鏡子映照萬物,鏡子本身不會覺得自己這一秒與下一秒有何不同;我們會覺得不一樣,是因為我們覺得鏡子裡呈現的“相”不一樣。」心不要去抓取局部的相,一如波浪與海水無法劃分。「聲音也是一樣的,我現在講話是聲音,聲音的背景是無聲,你們有沒有聽到無聲?有聲加無聲才是整體,但你們往往只抓取有聲。」若是心不斷去緣已經消失的前念,第二念緣第一念、第三念緣第二念,心便一直動來動去。將心去抓取局部的現象停滯後,心境就能呈現整體,正所謂萬法齊觀,一念不生全體現。


色身可去任何地方,心則沒來沒去
「當與另一伴吵架時,你會不會注意他講話的內容?你們的注意力應該都在“證明他是錯的”這個想法。」果醒法師說,吵架其實是在跟自己吵架、跟前念互動,正報身與依報身在互動。「試著去想“是依報身在生氣,不是我在生氣”、“這個有緣的依報身正在度自己”;把正報身、依報身轉化為法身,由二變成一。」法師提醒菩薩們這樣練習,慢慢會發覺一切都是自己在做切割,慢慢練習,慢慢消融。


我們的心一直含攝萬相,只是我們習慣正報身跟依報身一直在互動,其實,我們應該練習回到心本身,跟心互動,不去管現象,。「“能感知動與不動的心性”本身是不動的,也沒有止,它是不動不止的。」我們的心是無能所的感知心,如六祖壇經中所說:我們的心不定不亂。果醒法師鼓勵菩薩先記住這個道理,練習在每個當下去覺察,慢慢就會知道很多念頭只是自己心中出現的想法跟畫面,久而久之會減少習慣性取相的習氣,這是隨時隨地都能修行的。


聖嚴師父在前言中記載:「相信《信心銘》所講的每一句話,,並照著去做,就能實證到無心的那個心。」萬法本在心中,我們的心沒有界限,「我這顆無相的心跟你那顆無相的心,是沒有辦法切割的。」果醒法師再次提醒菩薩不執取色蘊為我,甚至不執取虛空為我,大家互道珍重,也只是身體回去而已。就在菩薩們若有所思的法喜笑顏中,圓滿了《信心銘》講錄課程。

文.王琇玲/圖.陳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