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佛教徒的生死觀》第二堂~《金剛經》與生命的實相

《佛教徒的生死觀》第二堂~《金剛經》與生命的實相


安和分院《佛教徒的生死觀》講座持續受到菩薩們的踴躍護持,2014年3月9日第二堂課當日雲集650多位菩薩前來聆聽,果慨法師透過《金剛經》的義理及天台宗「空假中」的概念說明生命的實相就是如經典所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以此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是世間的過客而已,要離苦,當練習離相不住相,當學習無我的空慧;要成佛,則是見空性,起慈悲,從空入假,發菩提心,廣度眾生,那麼必能體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甚深意,當能做到緣聚珍惜,緣滅臨終時,灑脫自在!


由於菩薩們從《佛教徒的生死觀》第一堂課中受益匪淺,善心接引親朋好友一同來參與這場殊勝的共修,以至於第二堂聽課人數再度創下新高,大殿、教室及走道到處是帶著歡喜心前來的菩薩,即使每個人僅有小小一個容身位置,為了把握這一期一會的共修,現場氣氛寧靜安定,菩薩們的行儀非常令人讚嘆。在這堂課中,無論菩薩們是帶著幫助自己抑或發願協助他人安然度過往生的心意前來,修持大乘佛法最重要的就是發菩提願、起大悲心,故果慨法師非常慈悲地在第二堂課一開始先是引導菩薩們誦唸觀世音菩薩聖號,藉由眾人的祝福祈願失聯的馬來西亞航空所有機組人員及乘客都能仰仗三寶的力量及眾人共修的祝福心安平安。


藉著這樣的因緣,果慨法師開始解釋為何我們面對死亡會感到恐懼,原因無他,就是我們不知何時死?不知如何死?不知我們到底是誰?以為有個永恆自主的「我」,例如我的錢、我的車子、我的家人.....,殊不知這個「我」是很多元素架構起來的,因為我們不認識自我,也害怕赤裸裸的面對「我」,所以容易矇起眼睛透過各種活動填滿生活,不明白生命的實相,對死亡沒有規劃,一旦臨終時,所有「我的家人、我的....」通通消失的時候,自然會害怕。因此,我們應該時常提醒自己,在這充滿無常的人世間,我們只是一位過客,只是暫住此身,此身是幻,世間一切亦復如是,這也就是佛在《金剛經》告訴我們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果慨法師進一步說明,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是有為法,生命是,身體也是,都是因緣和合,因緣聚而有,因緣滅則無。以天台宗「空假中」的概念來解釋,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假的世界,並沒有一樣東西永恆存在,皆是因緣俱合,但大部分的人缺乏空性的智慧,對生命的實相不瞭解,以致處處抓取,處處執著,緊緊抓住假的事物,心有所住,也就容易被外境牽動,煩惱覆心,故即使我們知道生死是自然的事,卻因法不染心而痛苦不已,因此,修學佛法過程一定要方法,透過方法練習捨心,學習放下,培養離境力量,幫助我們鬆綁我執、破除侷限,心能離相不住相,就是空,就是無所住,不牽不掛,智慧自然彰顯。


不過,果慨法師提醒我們,真正的修行法要從空入假,發菩提心,救度苦難眾生,亦即,《金剛經》的精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修學佛法目的就是成佛,而整部《金剛經》就在引導大眾發菩提心、發成佛的願心。然而,要成佛果則要先降伏妄心、要廣度眾生,並抱持無眾生得滅度的態度,如同佛在經文所言「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就是見空性,起慈悲,是我們在短短的生命過程中應該努力的方向。

為了讓菩薩們確實理解菩提心的重要性,果慨法師慈悲的再度說明,我們的生命並非獨立存在,而是彼此相互依存,如同梵網經菩薩戒所說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因此,我們當對所有眾生起大悲心、降低執著瞋恨,時常認知生命有如夢幻,降低執著,不管別人如何對待你,都要保持慈悲。就像是聖嚴師父勉勵我們,「如果別人對你不好,你仍然要善待他;如果別人傷害你,你仍然要一本初衷地照顧他;如果別人欺負你,你應該要原諒他,.....也許此生你一直付出,都得不到對方正面的回應,但還是要繼續和他結善緣,這種緣叫「來生緣」。亦即,我們的心要隨時的保持善念,在夢中、假中發菩提心,將心保持在祈願眾生離苦得樂的願力上,修行會越來越快樂,也才能展現生命的價值」,果慨法師殷殷叮囑我們。


其實,聖嚴師父也曾期許我們,「要自己負起責任,完成一生中必須要完成的責任,同時,盡量運用其有限的生命,做最大的奉獻(就是起慈悲心),而不求任何回饋(就是離相),這就是生命的價值。」又說,「死亡何時發生,我們不知道,只要活得一天,就要珍惜生命,盡自己的責任努力奉獻,則生命會有意義。」因此,身為佛教徒應該將自己的所有的一切與他人分享,將佛法跟生命結合,那麼生命的道路會越走越寬。


在果慨法師耐心解說下,我們從經典中對生命的實相有了深層的認識,緊接著法師教導我們如何在生活上自在地面對生老病死。果慨法師先是以小嬰兒成長的紀錄片分享,父母如何用愛心照護全身插滿管子的小生命,讓小嬰兒順利成長,以此期許大家要孝順,還要了解人是無法獨立生存的,再者每個人一出生死亡其實就已經如影隨形,一出生就進入老化過程,所以,大家都應該對生命有所規劃,讓自己健康老化,讓老化的過程對社會是加分,而非減分,更重要的是把握這麼好的人身,好好修行,盡形壽,獻生命。


經過果慨法師的詳實說明後,雖然僅有短短幾個小時的共修,果慨法師再度叮囑大家,諸行無常,只要我們對生命有所規畫,有所準備,就可以讓生命產生大的效益。只要我們理解生命是為了受報跟還願而存在的,有此因果概念,就會坦然面對逆境,在逆境中隨緣消舊業。但是,對於生命,我們光是知識道理上的理解是不夠的,還要如法修行,將佛法實踐於日常生活,也因此,舉凡誦經、持咒、懺悔、布施、思維今天是人生最後一天該如何過日子等等,這些都是方法的練習,是幫助我們離相,少點執著,是幫助提起我們的大悲心,從大我進入小我,再邁向無我,則臨命終時,四大分離不會有生龜脫殼之苦,因為找不到受苦的人,而能夠一剎那中離五濁,屈伸臂頃到蓮池!

文.陳麗珠/圖.陳瑞.吳佩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