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佛教徒的生死觀》第三堂~《佛說阿彌陀經》與如何準備人生的最後

《佛教徒的生死觀》第三堂~《佛說阿彌陀經》與如何準備人生的最後


如果死亡是免不了的,我們要怎麼死的平安、有尊嚴?當然得有所準備、有所規劃,故法鼓山三學院監院果慨法師在安和分院開設的《佛教徒的生死觀》第三堂課中引導我們如何透過宗教修持及生活規畫讓自己得以善終。法師藉由《佛說阿彌陀經》及明朝藕益大師所撰寫的《佛說阿彌陀經要解》再搭配現代語言,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就像一所極樂大學,是成佛保證班,我們求生西方淨土如同去留學,學成之後還入娑婆,廣度眾生,並不是移民住下來。而我們想要入學、求生西方淨土的妙行就是信願持名,還要具足善根福德因緣,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多種善根、多培福德、廣結善緣。除此,當生命的究竟皈依處有了方向後,還要預立遺囑,交代自己的安葬儀式、財產處理....等等,這是對自己及家人負責任的表現,也是一種慈悲的顯露,可以讓死者無憾,生者無爭!


世間無常,菩薩們對於生死大事努力學習的態度實在非常精進,好友、家人結伴前來聽課的菩薩一堂比一堂增加,到了第三堂課,聽課人數竟高達九百人,想必菩薩們就像聖嚴師父在遺囑中所提及的「我們有這番同學菩薩道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曾在無量諸佛座下同結善緣」,今日才得以在這場殊勝的共修中再度聚首,為的就是希望把握現在的善因良緣好好薰習,希望能夠對自己或家人或其他有緣眾生生命品質的提升有所助益,更重要的是種下往生淨土的善種。故為了幫助大家培養往生淨土的資糧,果慨法師繼第二堂課透過《金剛經》深度解析生命實相後,第三堂課則藉由《佛說阿彌陀經》向大眾介紹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以及求生西方淨土的妙行。


《佛說阿彌陀經》如同極樂大學招生說明會

首先,果慨法師參酌明朝藕益大師所撰寫的《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說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則莫若念佛,求生淨土。又念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也就是說,修持淨土法門需要具備「信、願、行」三資糧,如同藕益大師所言,「非信不足以啟願,非願不足以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不過,果慨法師提點,三資糧中以願為要,有願,則信行含納其中,這就是為何佛在阿彌陀經說三度殷殷勸勉我們「應當發願,願生彼國」。事實上,在《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中也有提到「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顯示發願往生西方淨土之重要。

緊接著,果慨法師詳述《佛說阿彌陀經》的要義及並進行觀念上的釐清,以現代語言來說,《佛說阿彌陀經》其實就是極樂大學留學說明會,佛陀在經文中介紹了極樂大學所在地,讓我們知道確實有極樂世界、而且有佛正在說法,藉此勸勉我們要發願親近有佛的地方。為何呢?果慨法師解釋,因為佛會根據每個人的根器應機說法,自然容易心開意解。除此,經文中還描繪了極樂國土的美妙,包括未來生活品質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其環境、學區造景、庭園風格是「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至於精神層面生活則是「常作天樂,黃金為地...,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由此說明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有神通,心中想要親近哪尊佛,都可藉阿彌陀佛神通直接與其他國土的佛互動。極樂世界如此美好,真是令人心嚮往之。


不僅如此,極樂世界的自然生態「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因演暢五根五力....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可見在極樂世界接觸的每一個境都能提起念佛、念法、念僧的心,心始終跟三寶在一起,有了三寶才有機會解脫,這也就是聖嚴師父在〈四眾佛子共勉語〉第一段話就告訴我們三寶是萬世明燈的由來,因為想要得解脫,沒有三寶是無法到達彼岸的。另外,在佛在阿彌陀經中還向大眾介紹了未來的學長,讓我們知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後,身邊學習的對象都是阿羅漢或菩薩眾,有此薰習環境,成佛不難矣!


極樂大學是成佛保證班

而且,極樂世界相當最殊勝的是,「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果慨法師解釋,所謂「阿鞞跋致」指的是三不退,其一「位不退」,由凡夫進入聖人的階位,不會再退回凡夫地位;其二,「行不退」,無上菩提心不退;其三,「念不退」,每個念頭都跟一切智相應,就是「空假中」的「中」,倘若我們往生極樂淨土就能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實在太殊勝了,所以佛陀三度垂勸我們往生極樂淨土。不過,果慨法師特別提醒,西方極樂世界雖是成佛補習班,是成佛保證班,但我們求生西方淨土如同去留學,學成之後還入娑婆,廣度眾生,不是移民住下來。

那麼,我們若要去極樂淨土留學條件如何?應該如何準備?那就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對此,果慨法師解釋,菩提正道,名善根,就是發菩提心,希望眾生都能離苦得樂;種種助道,就是行六度,名福德,因此,沒有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是沒有辦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同時,還要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除此,果慨法師特別引述天臺宗智者大師的《淨土十疑論》再度提點我們該用什麼樣的心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求生淨土,為欲救拔一切眾生苦故。我今無力,若在惡世,煩惱境強,自為業縛,淪溺三塗,動經劫數,如此輪轉,無始已來未曾休息,何時能得救苦眾生?為此求生淨土親近諸佛,若證無生忍,方能於惡世中救苦眾生。」亦即,抱持著證無生忍之後,還度娑婆,這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大悲願心。

預立遺囑讓死者無憾 生者無爭

經過果慨法師的講解後,我們不僅瞭解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也知道淨土法門的深妙以及其修持要領。接著果慨法師以實際經驗分享怎麼準備人生的最後,法師說,死亡是免不了的,最需要的是,死的平安有尊嚴,也就是慎終或善終。就陪伴臨終者而言,必須具備慈悲心才有辦法協助臨終者,法師從其助理生病至往生的過程中,領受到對方是用他生命來教育自己,從中學習到陪伴臨終者要有大悲心,學習傾聽,學習靜靜接受,讓對方處在開放安詳寧靜之中,體諒臨終者正在一點一滴喪失他所有的東西,難免悲傷、痛苦,甚至憤怒。但是,若可以盡量說真話,不妨跟對方探討有無待辦事項,才有機會作準備,免遺憾。由於經歷陪伴臨終者的經驗,果慨法師以「沒有哪一種佈施大過於幫一個人好好地死亡。」來勸勉菩薩們,學習以慈悲心引導臨終者往生善趣。

至於個人的善終規劃部分,果慨法師以聖嚴師父的開示來勉勵大家,「死亡規劃,既無須忌諱,也不複雜,主要包括遺體處理安葬儀式,遺產及債務處理,這是對自己及別人盡最後責任的具體表現,讓死者無憾,生者無爭。」,以此說明預立遺囑的重要性,同時也讓菩薩們看一看聖嚴師父的遺囑,協助菩薩們如何書寫生遺囑,並擬了一份樣本提供菩薩們參酌,更提供「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讓大家對自己生命的最後一件大事有所規劃選擇。果慨法師如此慈悲的引導,無非是希望菩薩們謹記,聖嚴師父的慈悲叮嚀,「不要等死,不要怕死,不求死,時時念佛,能念多少就念多少,生活跟宗教有結合比較不慌亂。」古德也勸勉我們,「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欲免輪迴苦,早及念彌陀。」在在都是勉勵我們求生西方極樂淨土,而淨土法門之殊勝既可免去我們受輪迴之苦,更重要的學有所成之後,還可幫助眾生離苦,如此殊妙的法門希望大家歡喜信受,領納不忘,依教修持!

文.陳麗珠/圖.王御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