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12/19樂活善生尊嚴善終_第三單元活動報導

12/19安和分院「樂活善生.尊嚴善終」講座第三單元「善待之道」,邀請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吳佳璇醫師談「照顧者的身心調適」,以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林怡杏社工師教大家如何「善用資源不費力」。

吳佳璇醫師本身照顧過罹癌的母親與失智的父親,深深明白照顧者的處境,臨床上也碰到許多不堪照顧重任而來求助的病人。身為照顧者可能面臨到幾種狀況:對疾病不了解、對醫療系統不了解,以及眾多照顧者想法不同的衝突。而照顧者經常也有「只有我能照顧,別人不可靠」、「照顧者不應該有脾氣」、「送護理之家是不孝順」等迷思,增加許多照顧的身心壓力。

  

照顧者如何做好心理準備?吳醫師把照顧者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充實知識的預備照顧者,其次剛開始作為照顧者則要尋找資源與支持,第三階段的資深照顧者已經知道資源在哪裡,但卻常忘記自己,應該多與相同狀況的照顧者交流;最後則是任務完成的照顧者,如何重新接觸人群回歸社會。聖嚴法師的「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用在照顧上是很重要的開示。

家中有人生病時,除了運用資源之外,家庭照顧協議是很重要的。協議時務必遵守「不翻舊帳,不求完全公平,不插嘴」的三不原則。身為照顧者,要讓自己不要變成下一個病人,三到六個月可做一次壓力自我測試評估,注意自己身體的警訊(如睡不好、易怒),照顧是了不起的工作,保持正面的態度,自我鼓勵,維持社交生活,也要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並尋找支援團體互相打氣,如果能夠,盡量不要離開工作岡位。

做不到百分之百的照顧是理所當然的,吳醫師也分享幾位知名照顧者的心得:「面對無常,記得盡份隨緣」(吳若權);「把自己照顧好,努力過了就不要愧疚」(張曼娟)。畢竟,照顧不只是個人的責任,也是社會的責任,我們要打造一個讓照顧者可以獲得幫助,可以互相分享的環境。

  

第二堂課林怡杏社工師的任務則是教大家超前部署:提早認識有哪些資源,需要時就知道要去哪裡找資源。林社工師首先介紹醫務社工的角色:提供經醫療人員轉介、或社會福利單位轉介的個案,在經濟問題、家庭問題、疾病適應問題、福利申請、出院安置問題……等問題或需求的服務。

而照護資源多元,林社工師依「長照2.0服務」、「身心障礙者福利服務」、「醫療資源」、「銀髮族服務」、「社會救助」、「法律扶助」、「民間資源」等七大項分別說明。

以「長照2.0服務」為例,又分為居家服務、交通接送、輔具與居家無障礙環境之改善、以及喘息服務。林社工師一一說明這些內容,並解說與其他類型資源的差異,比如「長照2.0服務」的交通接送,往返之一的目的地須是醫院,而「身心障礙者福利服務」的復康巴士,則不限定醫院;「長照2.0服務」的輔具與環經改善上限是一年四萬,身心障礙福利服務的輔具包括醫療類輔具(如呼吸器等),以兩年四項補助為限。

另外還有住宿式照顧的分類:健康長輩住宿的安養機構;意識清楚但身體有暫時性不便的長照中心;需24小時照顧病人的老人長照中心;以及需要換管、抽痰等醫療服務的護理之家。有了初步的認識,這些資訊都是我們「超前部署」的資料庫!

今天兩位講者都特別強調一組數字「1966」,也就是衛福部設置的一條龍服務的長照專線,從怎麼申請長照服務、長照資源哪裡找等等,讓照顧者也得到最有效的支持。

  

124場「樂活善生.尊嚴善終」講座,從「善生之道」開始,接續「善終之道」、「善待之道」之後, 12/26即將進行最後單元「善處之道:誰能捍衛我的尊嚴?」安和分院禮請法鼓文化編輯總監果賢法師和為恭紀念醫院安寧病房主任陳慰信醫師,分別 以「法的療癒:佛陀教我的十堂課」為和「人生的最後期末考:生命、死亡與預立醫療決定」為題,結合佛法與醫學的分享,引領大家超越生死的智慧,歡迎共同圓滿本期講座。

/劉佳奇  照片/柯翰廷   2021/12/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