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選擇分類
日期
~
關鍵字

2019-12-09
答:修學佛法是一邊行善、一邊止惡,行善、止惡必須配合因緣,在因緣許可下,儘量的行善、止惡,不要猶豫,把握因緣,即知即行。在因緣不許可的時候,暫時不要勉強,等候因緣許可了再說。 ⠀ 不過,在等待的時間,可以想辦法促成因緣的早日成熟。也就是說,要有因緣、因果的觀念,如果能信因果、明因緣,心理就比較能保持平衡喜悅。
2019-12-09
答:每天除了早晚課時間外,可以在專心做事、用頭腦想事情、必須跟他人講話以外的時間來專心念;或者在一天之中不需要用心的時間裡,隨時隨地散心念也可以,不過,以專心念的方式比較好。
2019-12-09
問:我學佛已有一段時間,且每日定時做早晚課。由於家中環境寧靜清幽,我一人自修頗感受益,請問還需要到寺院裡參與共修活動嗎?
2019-12-04
有些人平日無事可能不會前往寺院禮佛。通常都是生活遇到困難時,才會想到是否應該去寺院拜拜,祈求佛菩薩保佑自己平安無事。 真正的平安無事 遇到困難時,去寺院拜佛求平安、求順利,當下確實能讓人的身心有所寄託,不徬徨無依。但是佛教徒既已皈依了三寶,佛、法、僧三寶應該常在我們的心靈殿堂,成為我們的人生方向依歸,而非只將佛菩薩供奉在寺院大殿或家中佛堂裡。 我們需要的不只是一時安全,而是日日平安、處處平安,拜佛就是一個常保平安的妙法,提醒人要善用佛法的智慧與慈悲,讓不安煩惱成為修福修慧的好機會。佛教看待平安,並非萬事如意、無病無災便是平安,必須心安才能真正的平安無事。 寺院共修易成長 拜佛能助人放下種種牽掛,體驗清心自在。有時在家拜佛自修,容易懈怠而不自覺。若能到寺院參加法會的拜佛或拜懺共修,能幫助我們藉由大眾共修的力量,提起慚愧、懺悔心,不再陷於一己的煩惱漩渦裡,能提振心力,游回法海,與大眾共同歡喜成長。 ---本文摘自《拜佛50問 》
2019-11-20
拜佛又稱頂禮,如果沒有五體投地,不能稱為拜佛。 拜佛不只是一種儀式 一般人如果沒有學過頂禮的方法,通常會以為拜佛就是拜拜,雙手合掌鞠躬即可。甚至認為拜佛方式只是一種外在形式,並不重要,只要態度虔誠,就會得到守護。 但是拜佛學佛的目的,不在於祈請佛菩薩讓我們萬事如意,而是學習佛如何成佛的修行方法。修行即是修心,拜佛能夠修心,所以不只是佛教禮儀,也是修行妙法。 全然放下自我 修行最困難的挑戰,往往不是面對他人或外境,而是要戰勝自己。要一個人謙虛低頭,放下自我執著,並不容易。能放得下自己,貪心、瞋心和種種人生欲望,也就能放得下了。因此,拜佛頂禮的重要性,即在於此。 一般人的雙手合掌或鞠躬,雖然能表達對佛的敬意,但那只是一種禮貌,對於調伏傲慢心,不像頂禮方式能讓人全然放下自我。所以,合掌或鞠躬不是拜佛的方法,而禮佛不只是一種禮貌,更是一種修行方法。 --本文摘自《拜佛50問》
2019-11-11
答:五蘊的第一項「色蘊」,指構成肉身的物質:肌肉、骨骼、頭髮、皮膚、血液、神經、指甲……一切五臟六腑,凡是構成我們身體的物質,皆不離於「色蘊」;也即是佛家所稱為的「四大和合」。 「四大」即指地、水、火、風四個元素。身體中固體的部分,通稱為「地大」,即皮膚、骨骼、四肢、五官、五臟、神經……等。流體的,稱為「水大」,即血液、眼淚、唾沫、汗水等等。消化食物,而產生身體的熱量、熱能,維持生命的供需,即是「火大」,體溫即是。「風大」,即指身體內運行流動的氣體,例如呼吸、放屁、廢氣的排除,以及氣脈的循轉。 身體本身恆常於新陳代謝中,變化不已;四大也是。我們飲食,而後排尿、排汗、排便……一切緩緩變移消失。皮膚上的角質隨著歲月,緩緩蛻落-無論清洗或不清洗,終將如是流失,如是變化。頭髮乾萎、禿少了,牙齒蛀蝕、缺漏了-即使不提「五蘊」,光是「色蘊」便在日日的變化、流轉中,更何況心理、精神的狀態! --本文摘自《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
2019-10-24
比丘的三衣,都是披的,不是穿的。據說,佛陀初度五比丘出家,服飾仍舊隨俗,後來佛以天眼觀知,過去諸佛,教其弟子著衣,皆如色界五淨居天所著衣服(淨居天雖屬色界,卻為三果聖人所居,故小乘以之為淨土)。其所謂衣,只是一塊長方形的布。最初的三衣,並沒有規定條數與塊數,也不是割截以後再予拼湊而成的,故也沒有五條、七條、九條衣的名稱。佛陀僅僅規定可以有三種衣,三種衣的區別,並不在條數的多少,而是在其層數的厚薄。如果是做新衣,「安陀會」與「鬱多羅僧」,都是一重,「僧伽黎」則為二重;如用舊衣拼湊,「安陀會」與「鬱多羅僧」,都是二重,「僧伽黎」則為四重;若用糞掃衣做衣,重數多少,則可隨意。 這三種衣,在重數上說,安陀會與鬱多羅僧,並無分別,只有僧伽黎是不同的,但從長度與寬度上說,雖各部律中,並不一致,大體上說,安陀會的長度是佛的四肘(約為常人的三倍),寬度是佛的二肘,鬱多羅僧及僧伽黎,則同為長佛五肘,寬佛三肘。因為安陀會的意思是「作務衣」,也可以說是工作服或襯體衣,勞作時、行路時、平時,乃是隨身不離的,所以較為短小,而使行動靈活。今人受戒,製五衣稱為安陀會,並與七衣、大衣等寬等長,該是錯的! 但是,衣
2019-10-23
造業,是指心念指揮影響我們的嘴巴跟身體去造作善惡業,當還沒有變成實際的行為,沒有真正傷害到眾生,就不算造了業,純粹只是心裡的念頭而已。因此,在虛擬的電玩遊戲中打怪、殺人,沒有真的傷害眾生,還不算造殺業。
2019-10-18
問:報章雜誌上曾探討罪大惡極的人,臨命終時懺悔、皈依宗教,只是一種懦弱行為藉以逃避其所造的罪業,並且還可以往生西方或天國,宗教變成最後避風港,是否會讓人忽略平時的行為?
2019-10-18
問:就禪宗的觀點,所謂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時時以六根接觸六塵,充滿分別與執著。如何才能將禪宗的方法運用在生活上,達到不分別、不執著之離相、離念、無住之境界呢?
TOP